还没有账号? 去注册 >
忘记密码
已有账号 去登录 >
王菁,33岁,英语专业本科毕业后在中国政法大学拿到MPA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现任天津板桥劳教(戒毒)所教育科科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负责对戒毒人员的强戒课程以及劳教人员入所和出所的教育。
在戒毒战线,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就是负责戒毒康复工作的心理咨询师,他们的咨询对象是存在心理疾病的高危群体——戒毒人员。昨日,记者采访了天津板桥劳教(戒毒)所教育科的一名普通科员王菁,去了解他们是怎样和戒毒人员的心理世界进行沟通的。
案例
认为被家人放弃
从毒品上找安慰
王菁做戒毒人员心理咨询工作快三年时间了,一个四五次进入戒毒所的人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屡次戒毒又屡次复吸的人叫李玮(化名),今年37岁,去年年底刚离开戒毒所。
李玮是大专学历,吸毒前有稳定的工作、慈爱的双亲。王菁总觉得李玮和其他吸毒者不一样,他有文化,为什么会走上这条路呢?通过数次个体咨询和沙盘模型交流,李玮最终敞开了心扉。
李玮有个哥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前往美国发展,赚了大钱,那时每月给家里寄一两百万的生活费。李玮虽也有体面的工作,但相比哥哥来说觉得自己挣的那点钱根本不算什么,后来索性辞掉工作。他开始外出与一群狐朋狗友玩,在他们的引诱下玩起了“高级货”——毒品。李玮的毒瘾越来越大,几次被抓进戒毒所,哥哥干脆将父母接到美国,任其自生自灭。没亲人、没工作、没收入,李玮只能用毒品麻醉自己。王菁用各种心理学的办法帮李玮打开了心结,让他知道亲人的离开只是对他一时的失望,只要他迷途知返,他们还是会回到他身边的。
王菁说,根据三年与戒毒人员的接触,了解到他们吸毒前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问题,其实一个人的性格、创伤性经历等因素是吸毒的深层次原因。这些因素长期积累,使得一个人心理上的负面东西变多,表现为人际交往退缩、回避、消极,于是便想在毒品上找到心理安慰。
治疗
唤起被压抑情感
让他们看到希望
目前,戒毒所内的吸毒人员吸食传统毒品(海洛因)与新型毒品(冰毒、麻古、K粉等)的比例是一半一半,新型毒品的“兴起”令王菁很担忧。不少吸毒人员都认为新型毒品相比海洛因来说不会成瘾,对身体也没什么伤害,其实恰恰相反,新型毒品属于人工合成的,是一种比较强的兴奋剂,对人体神经组织造成的损害是不可逆的,对身体的损害比海洛因更甚。
王菁表示,戒毒人员在戒毒所待一段时间,身体就会适应没有毒品的日子,但心瘾很难戒除。很多强戒人员,尤其是多次强戒和复吸的人,他们的内心深处对亲情和生活都有渴望,但表面上会隐藏起来。心理工作的重点就是打破他们的心理防御机制,唤起他们以前被压抑的基本情感,让他们对戒毒有信心、看到希望。
目前,天津板桥劳教(戒毒)所心理咨询包括适应环境、情绪的疏导与控制、启发自我意识、提高人际关系技巧和提升自信心等,此外还会根据强戒人员的需要,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尤其在一些重大节日,更会做全面的心理疏导。
心声
应该在孩童时代
就宣传毒品危害
成功戒毒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作为吸毒者的家人,应该理解他们,因为戒毒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只有亲人的关心、支持,才能让吸毒者真正悔悟,也只有家人的鼓励,才能让他们在走出戒毒所大门后不再复吸。王菁说,戒毒是一个很难的过程,毒品这个东西真的不能碰。因此,应该在孩童时代就大力宣传毒品的危害。
30513216
261522972
0570-7777626
https://weibo.com/u/2403987017
maqingx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