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成功

账号登录

还没有账号? 去注册 >

忘记密码

注册

已有账号 去登录 >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 去登录 >

当前位置: 首页 / 戒毒矫治 / 戒毒康复 / 有房住有工作 戒毒人员在“和谐家园”里都不愿走了

有房住有工作 戒毒人员在“和谐家园”里都不愿走了

发布日期:2014-06-24 10:46:15 3481 次浏览

在昆明市长坡镇,有这样一个社区,每月每套房租金35元左右,每人都有独立的房间,每天只用工作8小时,每月还有8天休假,稳定的收入外加便宜的生活,很难想象这是戒毒人员享受的待遇,这就是“和谐家园”康复社区。在昆明市戒毒康复管理所内,设有超市、商业街、工业园区、技能培训中心、康体娱乐中心等26个功能性区域,不但能进行戒毒治疗、康复指导等救助服务,还能进行心理引导、救助帮扶、就业安置等多项工作。

戒毒人员在“和谐家园”康复社区的工厂内工作。

戒毒人员在“和谐家园”康复社区的工厂内工作。

47对新人在社区喜结连理

和谐家园管委会副主任杨丽坤曾经也是一名吸毒人员,年轻时由于不懂事,染上了毒瘾,之后强戒过多次,终于将毒瘾戒掉。随后,便在和谐家园管委会工作,一干就是7年。在社区里,杨丽坤不但找到了认同感,有了一份工作,同时还找到了老公,并在社区内成婚。

据了解,和谐家园内有许多的家庭,这其中不乏在社区内相识、相知、相爱,最终走到一起组成的家庭,至今为止已经有47个家庭在社区中组建。

7号宿舍楼1单元1号,便是社区内“最充满爱”的宿舍,在这间3室1厅的宿舍里,曾经有过8对新人喜结连理,至今门上仍然贴着“喜”字,房里的照片墙上,贴着十多张结婚照。杨丽坤介绍,这些在社区内组成的家庭,不少已经回到社会中,过着正常人的生活,也有个别家庭,仍然留在社区中工作、生活。

“戒了毒还想在这巩固1年”

昨日上午11时许,社区操场上,正在休息的社员正在下象棋。今年21岁的王俊,正在给另一名社员支招。他今天上中班,所以上午属于休息时间。每天24小时,总共分为三班,每天每人不超过8小时工作时间,每月还能有8天休假,向民警报告后便能外出活动,虽然每次活动时间不能超过2天,但这已经是无比幸福的事了。

“毒品害人啊,必须得戒,虽然我已经戒了,但还需要再巩固,我计划在这再住1年。”3年前,王俊承包了一辆挖机在工地上做工程,由于交友不慎吸食了毒品,并染上了毒瘾,之后沉迷于毒品的他,无心工作,渐渐地工程也没有了,家人也不理他了,幡然醒悟的他,知道了毒品的危害后,他自愿戒毒,至今已经在和谐家园内居住半年有余。半年的生活,王俊似乎已经习惯了这里程序化的生活,每天准时吃饭、准时睡觉、准时工作,这是在他21年的生涯中从来没有过的。说到未来,王俊自信地说,“经过这次以后,我知道什么人能交,什么人不能交,与那些人划清界限后,我继续做工程,我的挖机还在,想养活自己很容易。”

简单便利的生活让人不愿离开

昨日上午12时许,49岁的重庆人老余还在昆明戒毒康复管理所内的饲料厂工作着,他将小包装的饲料整合成大包,从他娴熟的手法可以看出,他已经习惯了这份工作。

老余说,他从20多岁开始便染上了毒瘾,之后的20年中,强戒、复吸始终围绕着他,老余已经记不清进过多少次强制戒毒所,也不记得多少次复吸。“吸毒的人没人理,孤孤单单一个人,除了找吸毒的朋友,也不知道找谁,所以总是会复吸。”

1年半前,老余来到了和谐家园,在这工作生活,这里简单的生活让老余过得很舒心,周围的同伴也不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他,这让他丝毫没有离开这的想法。

老余介绍,在饲料厂工作,每天工作8小时,有休息日,每月收入大约1500元,而社区内的房租水电费每月才40元,这样便利的条件在外面是找不到的,所以他打算继续留在这,能多留一天,就留一天。

走出“和谐家园”后 戒毒人员复吸率仅20%

据昆明市戒毒康复管理所民警介绍,昆明市戒毒康复管理所便是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自愿戒毒、戒毒药物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戒毒康复管理机构。戒毒所内的“和谐家园”康复社区,2011年5月由安宁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其中包括了管委会、公寓楼、超市、商业街、工业园区、技能培训中心、康体娱乐中心等26个功能性区域,主要为社会、家庭不接纳、且无就业特长、身体机能基本正常的戒毒康复人员提供戒断巩固、教育转化、医疗救助、就业安置等服务帮助。

据了解,从“和谐家园”出去的戒毒人员,复吸率大约为20%,这已经远远低于全国标准,遗憾的是,目前,这个社区住所已经饱和,很难再接收新的戒毒者。

目前,昆明市各乡镇(街道)都成立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帮教小组835个,参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人员达1400人。目前,昆明市正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有4631人。其中,社区戒毒2314人,社区康复2317人。

就业安置

记者探访五华区莲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安置基地

30名戒毒人员在这里成了技术骨干

一家不大的工厂内,厂房机器声轰鸣,车间里摆着做好的悬挂式户外垃圾箱和机床外护罩,正等待装车运走。如果不是墙上写着“拒绝毒品”的字样,以及人群中身穿警服的身影,你很难想象这里与戒毒有什么关系。这个位于昆明西郊的工厂,正式的名字叫五华区莲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安置基地,目前已有30人在这里成功找到了工作。

戒毒人员成了技术骨干

小波熟练地和一位同事将一块切割好的铁板放入折弯机,很快铁板边缘出现了整齐的折痕,他们正在加工机床外护罩。

在这个特殊的工厂,小波已经工作了接近一年,作为一名“老”员工,小波工作起来十分得心应手,由于他表现出色,他的工资已经达到了三四千元。

小波所在的工厂——五华区莲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安置基地成立于2013年7月。当时,五华区辖区内的一家私营企业“云南科赢经贸有限公司”表示愿意支持禁毒公益事业。五华区禁毒委员会随即与其进行了合作,由企业提供培训和相关机械以及场地,五华区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则常年派驻专业人员驻厂,共同建立了这个安置基地。

据悉,安置基地现在可以接纳50人以上,专门面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每天都有一名管教民警在厂内对工人进行帮助,企业管理规范,运营状态良好。小波便是第一批受益者。

部分人因身体原因难以坚持

据驻厂民警谢芳称,自安置基地成立以来,厂内先后接待过80余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目前厂内有30人。虽然工厂愿意接纳所有愿意就业的戒毒康复人员,但仍有人因为个人原因选择了离开。老何便是离开的人之一,离开的原因是多年吸食毒品已经彻底摧残了他的身体,而厂内的工作相对要繁重一些。目前他在社区禁毒专员的帮助下,在一个公司担任保洁工作。

除了这方面的原因外,工作有一定要求也是不少人离开的原因。谢芳表示,第一个切割车间需要在电脑上绘制设计图,并用U盘将图拷到机床上依此切割,这需要具备一定的电脑知识,不过厂方会对此进行培训。

工厂绝不允许歧视戒毒人员

“我严格要求其他工人,不许歧视他们,甚至连玩笑都不许开。”赵总称,在建设该安置基地时,他就已经考虑到了戒毒人员心理上的特殊情况,所以在基地墙上写上了“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以激励戒毒人员重新正常地走上社会。

据赵总介绍,目前在安置基地工作的共有18人,但是由于吸毒,身体条件并不理想,而且文化层次低,甚至连初中毕业都没有,这局限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往往教会一人,就需要1年的时间,但是这18个戒毒人员,都很努力,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人能熟练掌握数控机床,这4人工资每月至少3500元,而其他人也没有低于2000元的,能给这些人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公司也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特写

社区禁毒专员和戒毒者老何的故事

在成为禁毒专员之前,李梦静对毒品的认识停留在电视上,对其危害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5年前,在国有企业下岗后,李梦静参与了五华区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对社区专职禁毒人员的招聘,并成功应聘。在此后的培训中,她逐渐对毒品知识耳熟能详。

然而,工作却不像她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在她对确定帮扶的老何进行家访时,便吃了一个闭门羹。老何今年42岁,22年前吸毒,期间多次复吸,并因此败光家产。他与家人关系恶劣,因为备受歧视,也对人毫无信任。

“尊重和不歧视”几乎是禁毒专员工作中最重要的基础,与陌生人建立信任是相当困难的,尤其是一个原本便对你心存抵触的陌生人。老何坦言,自己曾经有一段很黑暗的时期,“不相信任何人”。那时候他刚刚转为社区戒毒,父母依旧对他极度失望,让他感觉自己的生活很没有意义,李梦静的家访让他担心自己吸毒的事情被邻居知道,“他们会看不起我”。此时,李梦静只得通过频繁的沟通试图建立两人的关系。

现在,两人已经成为了难得的朋友,平时经常会通电话,有时候甚至是与监督工作毫不相干的私事。“过年时他打电话给我,给我拜年,让我特别感动。”

而老何也表示自己与之前“完全两样”。在李梦静的帮助下,他和父母的关系得到了缓和,保洁工作让他觉得自己“有人需要,并不是孤独无依的”。

明年李梦静即将退休,她告诉老何可以继续打电话给他,“我希望我们可以继续做朋友”。

莲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表示,由于辖区处在城郊接合部,多是老旧小区,所以吸毒人数较多,在册有360人,为此街道办事处招聘了专职社区戒毒专员,负责对戒毒康复人员进行帮扶,保证他们的生活,为其申请廉租房和低保,人性化地管理,帮助他们发自内心地抵制毒品。目前该社区正在进行戒毒康复的人员仅剩34人。

昆明市戒毒康复管理所

是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自愿戒毒、戒毒药物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戒毒康复管理机构。戒毒所内的“和谐家园”康复社区,2011年5月由安宁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其中包括了管委会、公寓楼、超市、商业街、工业园区、技能培训中心、康体娱乐中心等26个功能性区域,主要为社会、家庭不接纳、且无就业特长、身体机能基本正常的戒毒康复人员提供戒断巩固、教育转化、医疗救助、就业安置等服务帮助。

据了解,从“和谐家园”出去的戒毒人员,复吸率大约为20%,这已经远远低于全国标准。

物流实名制

2013年6月25日,云南省禁毒委主任、副省长尹建业公开表示,物流和寄递业将实行实名制。物流和寄递业已成为云南省禁毒堵源截流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云南省将以实名制为切入点,加快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收运、收寄物品安全查验、信息登记、人员实名登记核查等制度。

云南省德宏州是最早试点实名制的地区。整个业务流程主要有6个步骤,分别是接待客户办理业务、查验寄递货物、查验寄件人有效证件、将寄件人身份信息录入德宏州物流寄递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并上传、将货物箱放入存储区、装车发运。

物流查毒

禁毒部门在物流公司“驻点查毒”,今年以来查获10起物流运毒案

邮包内的毒品在X光下显形。

茶包拆开,里面两袋装好的甲基苯丙胺片剂就随之掉落出来。这是毒品第300余次在通道式X光机下“现形”。在物流业成为贩运毒品的重要通道之时,公安禁毒部门也随之加大了打击力度,除了大力推行物流实名制以外,在物流公司“驻点查毒”也成为了常态化工作。

茶叶邮包内发现400粒冰毒

昨日上午10点半,昆明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一大队的民警在大板桥物流城内对一批货物进行抽样检查,一个暗绿色的麻袋邮包经过通道式X光机检查仪时,在连接该设备的电脑上,成像显示为2包茶叶,其中一包出现了一小块阴影。

“说不定有问题。”民警凭经验分析后,迅速将该邮包堵截。民警发现,这个包裹是从昆明发往广州的,虽然从包裹上的收寄件人、地址等信息看不出任何端倪,但民警还是当机立断,决定开箱检查。

打开外包装,这是一个长50公分、高50公分的白色塑料箱,里面共装有2大包用透明塑料袋包装的散装茶叶。 其中一个大包茶叶内有一个塑料袋,打开塑料袋是2个蓝色手掌大的小塑料袋。当民警打开2个小塑料袋时 ,一股香味扑鼻而来,里面全是红色的小颗粒。经鉴定,共有400粒甲基苯丙胺,净重约36克。

“这批毒品虽然是查获邮件中重量较少的一起,但若毒品运到广州后市场卖价近100元一粒,是昆明价格的2倍。”民警说。

云南毒贩常用火腿烟筒藏毒

民警说,将毒品藏在邮包里,已经不是第一遭了。因为茶叶能稀释毒品的特殊味道,就成了毒贩们的常用方式,据统计,邮寄茶叶藏毒占总体案件的70%以上。此外,包括水果、核桃等物也是常用的藏毒方式。不过本地毒贩经常喜欢使用火腿、烟筒和一些云南特产作为伪装的方式,民警笑称十分具有地方特色。

据申通物流云南分公司的池总介绍,公司也培训有专职人员帮忙查包裹。从2009年建立X光检测线至今,至少发现了200起邮寄非法物件案件,这其中大多都是邮寄毒品,这也让公司提高了警觉,虽然每天进出20多万件货物难以一一检查,但申通公司也有自己的应对办法。首先,凡是无固定单位,无固定地址的寄件,都需要寄件人出示身份证,并详细核实信息;其次,对包裹内产生特殊气味、或寄件人情况可疑的包裹重点检查,最后,再对出省甚至出境的货物进行重点检查,尽可能在运输阶段,就将违法物品查出。

人货分离成运毒新特点

发现毒品的X光机被设置在申通快递云南分公司中,据悉还有一台放在另一家快递公司。民警介绍,由于贩毒手法不断翻新,缉毒难度加大,物流、寄递业正成为贩毒活动的重要渠道。“人货分离”成为近年来嫌疑人运输毒品的显著特点,除了将毒品放置在行李中托运、夹带的方式外,一些犯罪分子将精心伪装过的毒品交由快递、物流等,然后在另一目的地安排接货。一旦中间出现什么意外,犯罪分子就有可能逃遁。

为此,自去年6月26日,全省在一些重点地区推广物流实名制,要求寄快递时需要登记身份证。由于物流寄递业渠道的“不实名”,使公安机关在查案时遇到巨大障碍,无法追查来源。在此之前,云南省公安厅也在一些大型物流公司放置了X光机进行检查。

今年昆明查获10起物流运毒案

据申通快递云南分公司总经理池先生表示,每天流经申通快递公司云南分公司的快递共有20万单,其中接收的货物占16万单,高峰期进出的快递会达到近30万单。昆明市公安局派驻民警在此对地址不详、身份证有误、电话不清或是来自边境重点地区的货物进行重点检查。从2009年该物流基地安装通道式X光机检查仪来,目前堵截近300个暗藏毒品的邮包。

从去年提出“物流实名制”以来,禁毒支队加强了在各物流城的查缉力度。今年以来,全市共查获物流快递渠道有机运输毒品案件10起,缴获毒品48.59千克,抓获犯罪嫌疑人8人。

云南信息报 记者 魏文青 王浩然 摄影:记者 杨映波

点赞
收藏
客服
客服二维码

以提高戒毒矫治质量为己任

QQ
客服QQ

30513216

QQ群
QQ群

261522972

电话
电话

0570-7777626

微博
邮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