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账号? 去注册 >
忘记密码
已有账号 去登录 >
“我想做个正常人,想养活自己!”昨日,王江(化名)走进报社,寻求我们的帮助。作为戒断回归者,用他“帮教”的话说,王江“连烟都戒了,跟正常人没有任何区别”。然而这个高中毕业、爱看书爱写诗的“大队文书”,找工作却处处碰壁。
今天是“中国禁毒日”,我们再次呼吁有责任、有爱心的用人单位能消除歧视,接纳他们。
求助 烟都戒了 还找不到工作
白净的脸庞、优雅的谈吐,如果他不说,难以相信他已年近40岁,还有20多年吸毒史。21年前,未满20岁的王江因“好奇”在朋友的影响下染上了毒瘾。劳教3次、劳改2次、复吸几十次,在过去20年里,王江有10年是在戒毒所度过的。
因为复吸,王江错过了一生中唯一一次爱情,以后再没想过恋爱和结婚。父母相继去世后,他的一个哥哥也因吸毒“得了艾滋快死了”。看着日日煎熬等死的哥哥,王江想过打一针海洛因自杀。经过痛彻心扉的挣扎,他终于振作起来,与戒毒所“道别”了。
“这次他已经彻底戒断了。”王江的帮教李强说,“他已经保持‘操守’1年零8个月,连烟都戒了,身上没任何疾病,和正常人没区别。”
回家后王江开始找工作。社区推荐他到了一家科技公司推销电话,谈业务时,同事骑电动车他骑自行车,他太慢拖累别人工作,而一天要骑五六十公里,40岁的他有些吃不消。他又到了一家“珠绣”作坊欲做些手工活儿,但老板让他先交280元的押金。他四处求职,结果“别人听听年龄就没了下文,如果知道我吸过毒就更不可能了”。目前,王江靠一个哥哥接济生活。
高中毕业的王江颇有几分文采,在戒毒所里是大队“文书”,出来后还学会了上网。他觉得自己还有用武之地,只是需要一个机会。
关注 复吸多因无“事”可做
“我看着王江一路走来,相信他,也欣赏他。”作为志愿者走进戒毒所“帮教”的李强说,“不单是他,工作是所有戒毒学员面临的问题。”
“为什么会复吸?十有八九是因为他们无‘事’可做,社会不认可、家人不认可。他们自己也觉得自己没用,精神没有寄托,毒友一引诱马上就偷嘴了。”李强说,有一份工作对戒断者太重要了,像李江他们这个年纪的,戒断出来基本没有社会关系了,像一座孤岛,他们也和正常人一样,需要沟通和交流。“没有寄托整天闲着,正常人也会发疯的。”
昆明市戒毒所做过的一个跟踪调查证实了李强的说法。调查显示,强制戒断后直接出所的,复吸率在76%左右,而在该所“和谐家园”康复社区留所“工作”后再出去的,复吸率只有27%。在戒毒者李云波创办、戒毒者占了员工80%的 “70公社”(现称昆明兴诚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复吸率降到20%以下,就因为公司给员工提供了无歧视、公平竞争、按劳付酬的就业平台。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纳麒说,戒毒者回归社会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实现其人格再独立的过程。经济自立是人格独立的基础。经济自立与戒毒康复的结合是成功的关键。
呼吁 请用人单位消除歧视
西山区永昌街道办事处社区康复中心的陈女士说,戒毒人员再就业难的外在原因很多,一般来说是用人单位觉得吸毒者“病多”,可能处于艾滋病、肝炎、肺结核的潜伏期;其次怕他们复吸,导致人员不稳定;还有就是用人者会觉得这个人吸过毒,作过违法甚至犯罪的事,不想用。
“其实,他们会比别人做得更用心!”李强说,他们懂得工作来之不易,会倍加珍惜、更加努力。他们对待遇基本没什么要求,只要在一个没有歧视的环境里,在相同的岗位上,和别人得到平等的对待。
昆明市戒毒所综合处负责人夏建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解决戒毒者的再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靠公安、社区单打独斗,要社会保障部门完善社保,卫生部门提供卫生服务,工商税务部门提供就业岗位,政府出台创业优惠政策,街道办事处加强跟踪管控等,形成戒毒康复者社会接纳体系,多管齐下才能解决,而“我省还没有专门给戒毒人员提供就业服务的政府结构和NGO”。
一名7年未复吸、已找到工作的戒断者告诉记者,1965~1975年出生的这代戒毒人员特别需要社会的关注。就算戒断了,他们面临的问题太多。他们身体不好,有人会携带HIV、丙肝,文化水平低,找工作真的非常难。而他们的上一代大多已经不在,没有家庭的关爱和支持,再没了社会的认可,很少有人能够挺得住。我们的低保覆盖率还太低,两三百元的低保数额太少,针对他们的就业服务机构、创业优惠政策也太少……
其实,不单这一代人,所有吸毒人员都需要我们的帮助,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怀。如果有公司可以接纳“王江们”,请联系我们!热线:0871-4111111传真:0871-3609936邮箱:CHL244@126.com
30513216
261522972
0570-7777626
https://weibo.com/u/2403987017
maqingx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