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成功

账号登录

还没有账号? 去注册 >

忘记密码

注册

已有账号 去登录 >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 去登录 >

当前位置: 首页 / 戒毒矫治 / 戒毒康复 / 崔亚东:“阳光工程”是解决戒毒康复问题的治本之策

崔亚东:“阳光工程”是解决戒毒康复问题的治本之策

发布日期:2012-06-21 02:37:00 1852 次浏览

贵州省政法委书记、省禁毒委主任、公安厅厅长崔亚东。 人民网 张慧 摄

编者按: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社会管理的重点、难点在对特殊人群的管理,吸毒人员既是违法者,又是受害者、病人,是特殊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在社会管理中更需要体现特殊的关心和关爱。特殊的关爱需要特殊的政策、特殊的做法、特殊的措施。贵州“阳光工程”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特殊关爱、理念创新,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实践,以安置就业为核心,建立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就业安置、融入社会” 四位一体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新模式,破解了吸毒人员强戒-复吸-再强戒-再复吸的重大难题,使吸毒人员融入社会,步入良性循环,是解决吸毒人员管理问题的治本之策。

遏制毒品蔓延,促进社会治安好转,考验的是政府管理者的执政魄力、社会管理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贵州省推动的“阳光工程”,是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就业安置、融入社会”四位一体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新模式。它兼顾了公共管理中的社会效果、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经济效果,可谓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份优秀蓝本。“阳光工程”受到多位国家领导人肯定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被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评价为 “家门口的戒毒康复场所”。近日,人民日报人民网深入贵州走访“阳光工程”,并专访了贵州省政法委书记、省禁毒委主任、公安厅厅长崔亚东。 

戒毒难,在于戒毒者融入社会难 

记者:请您先介绍一下贵州当前禁毒戒毒情况? 

崔亚东:贵州地理上是个毒品过境省。贵州一些县之所以被列入国家重点整治县,是因为外流贩毒人多,大多是外流贩毒者把毒品带入境内,很多人沾了吸毒恶习。目前贵州省面临着毒品多头渗透、中转过境、涉毒案件多发、吸毒人员庞大、禁吸戒毒难、毒品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加剧等问题。

记者:您认为戒毒难度集中体现在哪呢?

崔亚东:有一句话说:“一次吸毒、终身戒毒。”可见戒毒的艰难性。据了解,吸毒人员复吸率要达到80%以上。巩固戒断难是第一难题。许多人在戒毒所强制戒掉了,回归社会后,因管理监督跟不上,就会出现复吸,再强戒,再复吸。所以你到戒毒所去就会发现,有很多人都是多次复吸。看了美国的一个资料,复吸率也很高,在戒毒所二次复吸者占35%以上,三次占53%以上。因此解决戒断、复吸问题是第一难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第二难就是管控难。强制戒毒也好,劳教戒毒也好,这些人回来后,找不到职业,无事可干,没有固定住所,有家不能归,甚至无家可归。很多人到处流动,所以管理难。第三个难就是融入社会难。“生理脱毒、身心健康、融入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方针。但实践中,吸毒人员戒毒回归社会之后,受到社会歧视,许多人视他们为“魔鬼”,企业招收了吸毒人员,其他员工不愿意和他们在一起工作。家庭也不接受他们,有家不能回,甚至无家可归。社会歧视,家庭的远离,使吸毒人员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缺乏自信,无业可就,无家可归,无自信心,表面上人回到了社会,实际上融不进社会。所以巩固戒断难,管理控制难,最难的还是融入社会难。

“阳光工程”的由来起于“阳光企业” 

崔亚东:毒品的危害对中国人来说,比任何的国家都深。1840年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毒品对中华民族的危害深重。所以禁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怎么去解决这个难题?也是我想重点说的。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新法颁布实施,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戒毒条例》,2011年贵州省《戒毒条例》修订实施后,我们认识要把“生理脱毒、身心健康、融入社会”三位一体落到实处,首先要解决好就业问题。对社区戒毒、社区吸毒康复人员来说,就业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通过安置就业使他们有业可就、有事可干、有固定收入,有人帮助、有人关爱,再加上生理治疗管理和身心健康教育工作跟上,促使他们恢复自信自尊、找回自我,从而实现巩固戒断。 

怎么解决好就业安置?过去就业安置工作也做,但由于社会偏见和歧视,加上他们的自卑心态,总是前面安置后面离开。因此我省基层禁毒工作一线的同志,在实践中创造了一个办法,就是建一个专门工厂,选择专门适合他们干的产业,实行集中安置。在集中安置的点上,因为员工主要都是康复人员,这样他们在人格上、心态上、环境上,感到彼此平等,能够安定下来。贵州最早有三个地方,一个是都匀市“爱心棒球厂”,老板叫蒋绍英,她开辟一个车间,专门吸收吸毒人员就业。2006年开始到现在,她累计安置  510人左右,而且她近期把吸毒患有艾滋病的人也吸纳进来了。贵阳云岩区“阳光电子元件厂”,厂长叫张涛,他是在年初偶尔在一个场合听说戒毒工作需要企业家参与,就主动参与进来,投资创办了云岩区“阳光电子元件厂”,累计安置了241人。还有贵阳清镇市创建日的“阳光家园”彩灯厂也是如此。这三个安置点集中安置效果比较好,基层的同志给起名叫 “阳光工厂”。我们在全省推广拓展把它称为“阳光工程”,“阳光工程”名称就这么来的。说明了基层的无限创造力。

2011年6月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同志到贵州来考察了“阳光工程”,他看得非常仔细,深入车间与企业员工和企业老板交谈,还专门召开座谈会。现场总结说,贵州“生理脱毒、身心健康、融入社会”三位一体加上了就业安置成四位一体“阳光工程”, 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了一个找回自我、重拾自尊的平台,消除了社会对他们的歧视,体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增加了他们的生活信心,既巩固了戒毒成果,又促进了社会和谐。这个经验非常好,要在全国推广。“四位一体”“阳光工程”建设新模式是建柱部长亲自总结的。

特殊的关爱需要特殊的政策,贵州省在全国率先出台“戒毒关爱“文件

崔亚东:贵州省委省政府对“阳光工程”高度重视,省委书记栗战书、省长赵克志专门听取汇报,明确指示要在全省强力推进,给予经费等各方面的支持。2011年9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阳光工程建设工作的意见》。《意见》从加强领导,从建立保障体系,经费税收以及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规定。比如经费保障上,在“阳光工程”建设前期,企业每安排50位社区戒毒人员,省财政补助15万,县财政同等数量,共30万补贴。100人以上两级60万的补贴。同时,对在企业税收、康复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美沙酮治疗、管理人员经费保障上都给予倾斜政策。我们还聘了3000多名禁毒专干,这个经费也纳入财政。

目前贵州全省需要安置的人员戒毒社区康复人员16000多人,加上三年戒毒以上的人员,有几万人要安置。这是个庞大的工程,没有一套政策的兑现和保证,很难在全省推开。一个两个典型可以,要把它作为普遍的一项社会工作,必须要有一个体制、机制、政策来做保障。 

记者:这3000人也都进入企业里? 

崔亚东:一部分进入企业,一部分人在社区。每个点设置三五个人,负责对康复人员的思想教育、家访、社会活动等,企业只管生产。在药物治疗上,我们把美沙酮的治疗延续到所有的“阳光工程”示范点上,每天定时由当地卫生部门派人上门服务,免费提供美沙酮治疗。现在社会面上服用美沙酮还不能做到全部免费,我们正在努力实现全免费。在税收上,对凡是安置戒毒康复人员就业的企业、个体工商户、个体私营主、创业等人员分别给予税收上的优惠或者减免。凡是接收康复人员到一定规模的,都给予税收优惠,对自主创业的戒毒康复人员,同样给予经费支持和税收优惠。在社会保障上,规定对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因各种原因无法安置就业的康复人员,符合低保的一律纳入城乡低保和医疗保障。贵州省政府出台的“阳光工程”建设《意见》,最大特点是为“阳光工程”建立了保障体系,使这个工程能够持续、能够推动,能够在社会上广泛的推动。建议应从国家层面出台对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安置的倾斜政策。  

吸毒人员是一个特殊群体,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而对人的管理和服务中最重要的是特殊群体的管理和服务,吸毒人员又是特殊群体中的特殊、特殊的群体。对他们除了管理与服务之外,还要有特殊的关爱,特殊的关爱就体现在特殊的政策上。国家对残疾人有很多优惠政策,对戒毒康复人员也应该这样。

记者:吸毒人员虽违法但也是受害者。 

崔亚东:还是病人。美国的夏威夷有一个希望工程,他们也认为吸毒成瘾是一种疾病。所以对这些人既要依法查处,又要体现社会对他的关爱,对这些特殊群体的关爱。又更多的体现在特殊政策中。我们在实践中也深深体会到,如果没有省政府的政策支持,“阳光工程”不会推动得这么快。去年孟建柱同志来考察时,我省“阳光企业”加一块只有五个小企业,一共安置150人左右;到去年11月份就已经安置了700多人,13个企业参与,到今天已经建成59个企业,安置了2195人,计划到今年底实现100个左右的企业安置点,基本覆盖贵州88个县市区。企业覆盖到全省每个县,安置人就业也实现全覆盖。这些都与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决心和政策支持分不开的。

“阳光工程”,短期和片面看社会管理成本增加,长期和全面看成本大为减少 

记者:如果要实现“阳光工程”全覆盖,财政大约投入多少钱? 

崔亚东:省财政对此全力支持,已经把预算持续到2014年。从去年6月到目前为止的投入,省级投入了483万,市县投入6500多万,总共已实际投入了近7000万元(还不包括企业的投入),还有部分减免税等都已经落实。 

从数额上看,“阳光工程”本身投入并不大,但在原有禁毒经费投入上又增加了一笔费用,总体是增加的。但实际上戒毒工作的成本减少了,因为减少了办案、重复强戒等司法成本。仅这些集中安置的几千人又重新复吸,重新走上吸毒、犯罪的道路,作案、破案、抓捕、再强戒,关押、看守、治疗等司法成本比这个要大得多。 

孟建柱部长要求我们要“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戒除毒瘾。”我们把这句话用到就业安置上来,就是千方百计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多安置一个人就业就多挽救一个吸毒人员,就多挽救一个家庭,就多减少一分对社会的危害。“阳光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注重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和自主创业安置相结合方式。比如说分散安置,遵义市凤岗县创造了“阳光就业帮扶中心”,对需要安置的人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技能培训,培训之后推荐到企业就业。六盘水市水城县成立了一个“阳光四季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戒毒康复人员13名。再一个办法是鼓励自主创业,比如徐新龙的阳光亮洁洗涤有限公司,铜仁市很多宾馆都认为他东西质量好,办事踏实。他想扩大生产线,需要征地。征地的问题、建厂的问题、贷款的问题,政府帮助他解决。他目前安置了51名康复人员,很多正在戒毒场所的人听说后都跟他联系。再一个是黔西南州兴义市邱仕益,他也曾是吸毒人员,强戒成功后创办了一个加工厂,安置吸毒人员80多人。通过目前这种多渠道的安置,分散安置、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安排、政府提供培训技能等方式安置,一共安置了4167人,再加集中安置的2195,我省安置康复人员总人数已有6000多人,到今年年底实现全覆盖安置是可行的。目前,在贵州已初步形成“阳光工厂”集中、其他企业分散、政府安置、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形式多样、互为补充的社区康复人员就业安置的体系。

贵州的阳光企业的成效除了提高动态管控率之外,大大降低复吸率降低,集中安置到点上的复吸率在2%。

记者:我们搞“阳光工程”之前的复吸率呢? 

崔亚东:根据国家禁毒委数据,戒毒所出所人员一个月内复吸率达到51.6%,一年后复吸达88%。吸毒人员从戒毒所出来,回到社会上没人管他,往往就会与过去的吸友们纠合在一起,又复吸。现在的“阳光工程”就业安置与戒毒所衔接好,出所时社区把他接回安置,并在安置点上建立美沙酮配合治疗,配备有禁毒专干进行管理。我们建了几个管理机制,比如说日常管理,在企业和社区建立禁毒管理的专门办公室,聘用专干;建立定时尿检制度、家访制度;建立培训帮扶机制,在强戒所里就提前对他们进行就业培训,出所后人力部门、劳动部门专门培训等。建立督导考核机制,纳入社会管理创新的综合治理统一考核,要求各级党委把它作为社会管理工作来强力推进,光靠禁毒办,社会形不成合力也不行。此外还建立表彰激励机制等。

延伸治疗,在生理脱毒上下功夫。吸毒人员毒品依赖用美沙酮替代治疗。所有的阳光企业,都有美沙酮治疗室,免费服用。目前社会上还有59个美沙酮治疗点,我们下一步要把社会美沙酮治疗点也做到免费治疗。 

在管理中怎么体现对特殊群体特殊关爱,重点是心理矫治,通过真心关爱促使心理健康。因为他们心态自卑,缺乏自信,既自私又有一种负罪感。因此我们在阳光企业创造了“五心”工作法:“爱心除隔阂、关心促沟通、细心见真情、热心搞服务、耐心换回归”。在“阳光工程”示范点上,我们配备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禁毒志愿者、禁毒专干。

体现人文关怀。在社区场所组织各种有益的活动,所有的工作点都有文体活动,而且还定期组织他们参加社会活动,让他们感到亲情关怀,人格尊重,对促进他们生理脱毒、身心健康、融入社会起到一个帮助和促进的作用。

有一事例很能说明问题。铜仁市有一个自主创业的吸毒人员,叫徐新龙,94年吸毒,几次强戒后决心戒毒,戒毒成功后自己创业开办一个洗涤厂。他把回归社会的康复人员接纳到他的企业工作,大家彼此平等,精神放松,没有自卑受歧视的感觉,员工状态就比较好。徐新龙本人是从这个路上走过来的,有切身体会。当他看那些员工在接业务的时候,见了人头都不敢抬,就在厂里设了“微笑奖”,只要他们敢于正面看人和微笑就给予奖励,以促使他们找回自信,克服自卑。

阳光企业的企业家们值得敬佩,他们管理康复人员也是个学习的过程 

崔亚东:特殊关爱需要特殊奉献。“阳光工程”的企业家们值得敬佩,他们倾注了很多心血,尽管有的一开始不知怎么管理。我在凯里一个企业调研,这个企业安置了100多康复员工。我第一次去时,见到企业老板,他指着员工说:“这边是你们的人,这边我们的人”。我说怎么是我们的人呢,他说这是吸毒人员,帮你们安置的,这是我的员工。我接着问:“给他们配了社保没有?”他说没有,因为这些人工作不固定,今天买了保险明天又走了。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这些老板对“阳光工程”不理解,对为什要接纳安置这些特殊群体不理解。我就对他说,你在做的是一个特殊意义的工作。他后来做的很好,康复员工技能差,流水线跟不上与其他人员在一起影响进度,流水线跟不上,这位老板想了一个办法,专门给他们弄一条流水线。结果又发现生产上不去,于是企业又给康复人员调换了适合他们干的工作。可见这些企业家非常令人感动。还有都匀市“爱心棒球厂”蒋绍英董事长,一位女同志,坚持了七年多时间。他们这种对社会的责任感,对特殊群体的爱心、奉献,确实令人敬佩。也有的党政干部不理解“阳光工程”,有的认为觉得大学生就业都管不过来,还管吸毒人员?

社会管理创新不在“新”而在破瓶颈 ,“阳光工程”是条路子

崔亚东:我们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四位一体的这个模式,归纳起来就是“以就业安置为核心,以阳光企业为载体,集生理脱毒、身心健康、就业安置、融入社会”这四位一体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新模式。

“阳光工程”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戒毒、人文关爱禁毒理念的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实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全国有179万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把他们就业安置好,生理脱毒、身心健康、综合矫治好,那就为社会消除了一大隐患。整个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社会管理创新,我的理解,还不仅是在“新”字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要在解决源头性、基础性、根本上下功夫,在破解难题、破解瓶颈问题上下功夫。“阳光工程”做法尽管时间不长,但是已看到一定效果。我认为这是一个治本之策,路子是对的,必须坚持下去。这也不是我们要标新立异去搞个新名词,创造个什么新经验。现在回过头来总结它、体会它,它就是禁毒社会管理创新。

“阳光工程”,体现党和人民对戒毒康复人员的特殊关爱,使这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在阳光企业中,享受到阳光般的温暖。

点赞
收藏
客服
客服二维码

以提高戒毒矫治质量为己任

QQ
客服QQ

30513216

QQ群
QQ群

261522972

电话
电话

0570-7777626

微博
邮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