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成功

账号登录

还没有账号? 去注册 >

忘记密码

注册

已有账号 去登录 >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 去登录 >

当前位置: 首页 / 戒毒矫治 / 强制戒毒 / 走进戒毒所 体验民警的耐心坚韧

走进戒毒所 体验民警的耐心坚韧

发布日期:2011-06-02 07:46:00 3237 次浏览

 

楚天金报讯 本报记者张军 李光正 通讯员夏洪波 实习生李凤

  提起强制隔离戒毒所,绝大多数人会想到铁窗、高墙,觉得那里陌生而又神秘。实际上,戒毒所就像一所特殊的“学校”,戒毒人员是学员;戒毒所又像一所特殊的“医院”,戒毒人员是病人。在戒毒所从事管教的民警,需要具备“老师”和“医生”的双重素质,而在实际工作中则需要用顽强的毅力点亮戒毒者重生的希望。5月24日上午,记者走进武汉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体验管教民警的耐心和坚韧。

  戒毒者说得记者语塞

  武汉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位于东西湖区。根据事先约定,记者被安排到该所第一大队,也是女子戒毒学员队采访。走进戒毒所,记者看到学员大楼每一层楼的窗户都装上了铁栅栏,一种压抑感顿时袭来。

  接待记者的是副大队长谢丹。她刷卡打开一道铁门,记者跟着进了学员大楼,迎面碰上一名民警带着一名女子下楼。谢丹说,这是民警在提审戒毒者,“因为很多戒毒者进来前,身上都带着案子”。想到接下来就要跟这些戒毒者“面对面”打交道,记者心里有点打鼓。

  在一间谈话室,在戒毒所工作了25年的管教民警闫松,正与戒毒者小红(化名)谈心。记者参与了这场谈话。小红进戒毒所快两个月了,不爱说话,往往记者问了好几句,她才从嘴里蹦出几个字。记者感觉她对戒毒很抗拒。最后她竟说:“毒品是自己买的,吸毒也是自愿的,怎么就犯法了呢?”记者一时语塞说不出话来,吸毒者的思维逻辑竟是这样的?半小时过去,记者的诫勉谈话毫无进展。

  闫松告诉记者,“让她们回归正常心态,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只有不断谈心让戒毒者自己想明白了,下定决心重新做人,才能说戒毒开始起步。”据了解,一大队只有4名管教女警,长年担负100多名女学员的帮教工作。

  图为:本报记者协同工作人员分发药品 (记者曹大鹏摄)

  搀扶戒毒者手心冒汗

  吸毒者被送到戒毒所后,首先要在医疗区做身体检查,接受身体脱毒的初步治疗。因此,医疗区也被称为戒断区。记者看到,大多数戒毒者面色苍白、行动迟缓。闫松说,一些长期吸毒者的五脏六腑都被毒品侵蚀,身体机能严重受损。

  这时,一名戒毒者扶着墙走过来,摇摇晃晃,似乎随时都可能倒下。记者连忙和闫松上前搀扶。走近一看,这名学员脸上没有一丝血色,骨瘦如柴,身体十分虚弱。

  记者右手轻搭在她的后背上,左手握住她的手臂。可她似乎连头都抬不起来,双腿在地上只是机械地交替拖动。短短几米远的路,记者感觉很漫长。将她送到戒断区门口,记者松开双手,感觉如释重负。戒毒所内很阴凉,可记者的两手心都已出汗。

  翻看记录本心生敬意

  中午12时许,有几名女学员需要吃药。在谢丹带领下,记者与医生一起给她们发药。

  学员整齐地排成了一行,医生点到谁的姓名,她就走出来,拿着自己的水杯,接过记者发的药,用温水喝下。

  谢丹说,戒毒者的治疗过程都会一一记录下来。记者翻看了记录本,除治疗记录外,记者还发现了一项特殊的记录:学员自残后进入体内的异物。仅当天上午对新进学员的检查,就发现有人吞食钥匙、刀片、耳钉和打火机头等物。记者看到这里,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谢丹说,有些戒毒者宁愿自残,也要离开戒毒所,她们被毒品控制了,“我们最痛心的是,常常看到出去后复吸又进来的人”。正在此时,早上被提审的女子回到监管区,管教民警对她仔细检查后才让她进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她携带异物。

  合上记录本,记者对管教民警耐心细致的工作心生敬意。

  体验小结:整天跟一群心理晦暗的戒毒者打交道,管教女警的心理压力之大,常人难以想象。但记者看到的是,民警们在想法设法帮助学员回归理智、安心戒毒的同时,还安排了健美操、戒毒拳、跳舞、瑜伽、刺绣等丰富多彩的学习课程,让戒毒者过上有规律、正常的生活。从生理脱瘾到心理脱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管教民警从没有灰心,因为他们知道,戒毒工作就是一场耐心与坚韧的顽强比拼。

点赞
收藏
客服
客服二维码

以提高戒毒矫治质量为己任

QQ
客服QQ

30513216

QQ群
QQ群

261522972

电话
电话

0570-7777626

微博
邮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