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账号? 去注册 >
忘记密码
已有账号 去登录 >
目前,从劳教人员构成比例来看,劳动教养前来自贫困家庭,本人成份或是农民,或是无固定职业的打工者,或是无固定收入的无业人员等,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这类人员在一些劳教场中的收教比例似乎呈不断攀升的趋势,有的甚至成为主体。因而,从发展和全局的观点来看,这类劳教人员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社会影响力社会关注度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不容忽视的地位作用与意义。而且,从更大的方面来说,对贫困人员及其家庭的扶助救济工作,是衡量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质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指标,是个事关国体制度和相当一部分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绝不能掉以轻心任其自然。如果教育疏导不得当,相关政策和制度设计落实不够,必然对场所的教育转化工作,直至对整个社会制度评价,对社会安全稳定与和谐建设,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需要我们在管理教育过程中给予更大的关注,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劳教人员思想和家庭双重“脱贫”,成就“新人新家”,并以此成为透视了解一个地区乃至一个社会,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法制社会和谐社会建设水平以及人道主义精神普及程度的重要窗口。
这类劳教人员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特点:
自卑心理强烈突出,成为这类劳教人员的思想心理和情感情绪的底色,逐渐因此形成一系列不良思想心理和情感情绪的链条。
从某种意义与程度上说,来自贫困家庭劳教人员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这不仅因为这些劳教人员家庭原本就比较贫穷困难,在其本人因触犯法律被劳动教养之后,其家庭可谓雪上加霜,有的甚至难以为续面临解体崩溃,其家人也往往陷入更大的困境中。因而,在当今社会环境和风气下,特别是“经济杠杆”沧为衡量一个人、一个家庭等的社会地位、评价和影响非常重要甚至于是举足轻重的指标时,一些人以至一些单位、地方嫌贫爱富、敬富厌贫成为风气和时尚,在此影响下,这类劳教人员往往具有强烈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出身低微,没有固定工作,没有固定收入,没有权势背景,没有人瞧得起,没有人真正关心和帮助,是被社会遗忘和排斥的“角落”, 自己被劳教,更是跌到了社会的最低层。因此心理极度自卑,自轻自贱,逆来顺受,麻木不仁,得过且过,有的人甚至于卑极生恨,产生强烈的仇富和仇视报复社会的等恶性心态。
情绪低落,绝望消沉,精神脆弱,万念俱灰,易走极端。
出于对劳动教养法律制度的误解与偏见,以及对自身罪错的错误认识,有的劳教人员认为自己被劳动教养是人生的重大挫折,是自己的命不好,几乎永无出头之日,不仅自己蒙受损失和耻辱,而且还会殃及家人,原本就非常困难的家庭,到现在更没人管没人理了,还要因此受到别人的冷遇、非议、歧视、排斥甚至污辱等,在这种双重的心理压力与情感折磨下,他们的思想心理和情绪情感非常悲观消极以至萎靡绝望,精神高度敏感和脆弱,以至出现神经质反应,有时他人不经意间一点小小的冲撞与摩擦等,都会在其心目中掀起巨大浪涛,激起异乎寻常的强烈反应,出现斗殴伤害、自伤自残甚至于自杀等意想不到的恶性事件。
破罐破摔,抵触敌视,对抗对立,玩世不恭,漠视一切。
在自己被劳教是被人小题大做凑数整治的结果,以及有钱能使鬼推磨和绝望消沉萎靡不振等思想心理与情感情绪状态的误导与扭曲下,有的劳教人员滑向另一个极端,以为反正都这样了,又无权无势无钱改变这些,因而,对一切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敌视一切,怀疑一切,否定一切,混改造混教期混人生,只想混出去后以“恶”治“恶”以“毒”攻“毒”,东山再起,挽回所谓的损失,以报复他人和社会来渲泻不满平衡心理。所以他们不求上进抵制改造,消极怠工应付学习,装病装伤无病呻吟,我行我素敷衍了事,贪图享受安逸等等,同时,一有机会就会散布流言蜚语和对政府、民警等的不满情绪,以胡乱告状制造混乱、混淆视听浑水摸鱼等方式,平衡渲泻和满足自己的畸变心理,更有甚者,时刻偷窥管理漏洞,伺机逃跑等,对场所的安全稳定与和谐极具破坏性。
利用社会和人们同情关注弱者的心理,扭曲夸大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和管教工作人性化等的精神内含,以家庭困难亟待救助为理由和借口,干扰破坏劳教执法工作,把困难和贫穷资本化,当做向社会向政府讨价还价和施压的工具与筹码,企图逃避改造。
有的劳教人员缺技少能,在社会上养成了怕苦怕累不思进取,贪图安逸坐吃山空等不良思想心理和生活习性,进入劳教所后,面对半军事化的改造生活,感到很不适应很不平衡很不理解,在旧的思想、行为动力定型的影响驱动下,再加上对党、国家与执法机关强调的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和人性化管教措施等政策、制度和要求的片面理解和主观臆测,这些劳教人员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穷有理、穷比法大、贫困受助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等错误认识,“要来主义、拿来主义、送来主义和与此相应的投机主义”意识明显增强,以至到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拿着不是当理说的地步。为重温旧梦,以家庭困难等为借口为幌子,不服判决,不服管教,不愿改造,要求所外执行、就医等,企图逃避改造。一旦达不到目地,就满腹牢骚撒泼玩赖,到处申诉胡乱告状,四处伸手乞怜,俨然受害者一般,将责任和矛盾推向社会、政府和他人,一副“我穷我有理,我穷我怕谁?”的嘴脸,扰乱人心制造混乱,影响场所正常的改造秩序,极不利于场所的法制建设与和谐建设。
心理落差进一步增大,不满现实、不满社会、怨天尤人等情绪进一步增强,并逐渐由此聚结生成反社会反法律反政府等极具破坏性的思想心理和情感状态,极易逐渐由社会弱势群体衍化发展成为抵触对抗社会发展的破坏力量。
当前是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突显的时期,一些社会问题不可能不反映聚集于环境虽然相对封闭,但却是思想认识路线、真善美与假恶丑激烈交锋前沿阵地的劳教场所。在改革创新和发展的里程中,贫富不均贫富差距过大等社会问题,似乎越来越突出和显著。面对贫富不均贫富分化的社会现象,面对自己和家庭的不堪境地,尤其是自己又触犯法律被劳动教养,一些劳教人员往往不是从自身找问题找症结挖根子,面对现实重新做人,立足自我奋起直追,从困境中解脱出来,相反的,却是基于严重的个人主义、主观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将家庭贫困、自己被劳动教养的责任推向社会、政府和他人,这无异于火中浇油,更加剧了他们的不满情绪和敌视心理,直至自觉不自觉地将个人问题社会化,将贫困问题政治化,将个别现象扩大化,有的还别有用心地把这一切和社会腐败现象等联系纠结到一起,非理性情绪化和极端化,主导笼罩了原本就不健康的内心世界,形成一个的思想疙瘩甚至死结,怀疑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怀疑否定党的领导,把对个人和家庭的悲观绝望心理弥散到社会制度、国家领导、政治经济体制等的深广层面上,其影响力和破坏性是不言而喻的,绝不可掉以轻心等闲视之。
哪么,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应当采取哪些有针对性成效性的对策呢?
这是涉及面很广的问题,在此仅就针对性成效性较强的管教方式方法,谈一下个人不成熟的看法和建议,以抛砖引玉,与领导和同志们共同商榷,把工作做实做好。
将这类劳教人员从劳教人员群体中离析出来,单独造册登记和编队,集中管教深入摸排,搞清搞准情况把握底数,在此基础上,经过缜密调查研究和分析,摸清摸准思想心理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并结合全面情况做好超前制导预先防范工作。
可以考虑将这些劳教人员单独造册登记,单独编队集中管理,以便于开展普遍性规模化和针对性救助与教育,也有利于消除因个人和家庭背景不同而直接导致的心理失衡行为失态。要通过个别谈话、查阅档案、电话咨询、走访家庭和心理咨询、心理测试等多种形式,深入全面、具体详实地了解情况,准确掌握第一手材料,比如:劳教人员的自然、家庭、心理、情感、人生历程、社会关系、从业经历、爱好特长和个人诉求等综合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真细致和科学的研究分析,制定出富有针对性成效性的教育转化工作预案,并加强对工作预案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力度,力争取得实效,同时,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补充丰富和完善,使其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和可行性。而且还应从中分析研究和总结出带有普遍性规律性和经验性的东西来,加强对下一步工作的指导和规范。
切实加强思想、道德、法律、文化、习艺劳动等系统性常规性教育工作,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路线和方式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前途命运观等,为转化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要帮助劳教人员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解决困惑自己的思想认识问题,树立强化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金钱观、前途命运观、改造观劳动观和发展观救助观等,彻底消除错误思想,实现与社会主流思想、良好风气和健康发展的融合和谐与共振,把个人与家庭的脱贫致富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结合起来统一起来,以思想与精神的首先“脱贫”,推动和实现使其成为自食其力遵纪守法而又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实现与社会与他人同步发展公民的目标。
依法严格管理,公正公平执法,规范文明执法,营造良好健康的执法环境,切实维护法律法规的规范力威慑力和尊严,令行禁止一视同仁,努力创造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大环境大气候。
以深入浅出、详尽具体的法制宣传教育,以规范文明和严格公正的执法,以一视同仁, 人人平等不分贵贱的原则与理念,以不论贫富贵贱平等相待的实际工作,真切诠释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彻底消除错误观点,树立正确的法制观金钱观贫富观和人际关系观。坚决反动和杜绝在执法过程中,以钱谋私徇钱枉法,看钱下菜碟,因钱而异,因家庭背景而异,对贫困家庭劳教人员另眼相看另行相待,歧视排斥的不良行径 。在此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创造出贫困劳教人员与家庭经济等情况相对较好劳教人员交流互动增进了解和感情的机会,还可以适当发动经济条件较好劳教人员,主动积极地向贫困劳教人员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帮助解决问题渡过难关,使劳教人员团结合作互助互信,共促和谐共同进步。
动员组织和发动社会的力量深入强化社会帮教工作,把社会帮教和安置工作延伸进劳教场所,延伸进劳教人员解教后的社会生活中,使其真切感受到来自全社会的关注关爱和感化帮助,最大限度地消除隔漠对立、悲观绝望和敌视对抗心理,营造出充满关怀友爱、和谐互助的社会大环境,实现与社会的同步共振和协调发展。
因为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因而,一些劳教人员对社会和他人的依赖畸重心理似乎非常强烈,渴求社会的救助,实现个人与家庭的生存和发展,成为其重要的精神支柱。所以, 社会各界的关怀理解、友善同情和支持帮助,能使其从全方位的视觉和更深层次的体验,感受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心意和温暖,往往具有强大的感召力震撼力和凝聚力,对劳教人员的影响与转化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充分调动组织全社会的力量,以良好的政策制度保障、饱满的热情、周到的服务和有力的措施,投入到对劳教人员的社会帮教和工作安置之中,借以收到事半功倍良性循环的教育成效。
不断改进和完善法律援助、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机制,加强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切实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
通过不断加强法律援助工作,设立贫困家庭劳教人员救助基金,制定和落实贫困家庭劳教人员救助办法,为劳教人员办理相关保险,在外设立劳教人员老人、子女和亲属等救助基地,发动号召民警职工和经济条件较好劳教人员向这些劳教人员捐款捐物等多种形式,向这些劳教人员伸出温暖关爱、理解同情和帮助支持之手,切实解决其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解除后顾之忧,使其树立信心,安心改造,以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使劳教人员深切感受到来自国家、政府、社会各界尤其是执法者的关怀爱护和理解同情,进一步增强对党的教育感化挽救劳教工作方针政策的理解认同,有效消除隔漠误解,积极配合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转化质量,为营造和谐社会法制社会做出努力和贡献。
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习艺劳动,正本清源,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劳教人员的谋生就业和工作安置问题,有效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只有有效解决了劳教人员的劳动技能、就业能力问题,让劳教人员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变输血为造血,才能从根本和长远处,使劳教人员掌握住摆脱困境打好人生翻身仗的主动权,打破怨天尤人、安于现状、破罐破摔、不求进取和等靠要等错误思想,提高增强自信、自尊、自爱、自助、自救、自立和自强意识,同时,做好劳教人员解教后就业咨询特别是就业安置工作,把对劳教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做到实处做到长远。
30513216
261522972
0570-7777626
https://weibo.com/u/2403987017
maqingx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