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账号? 去注册 >
忘记密码
已有账号 去登录 >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了,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和长远目标。这为劳动教养法律制度的改革创新,为进一步加强场所文化建设,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劳教、戒毒工作的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这既是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也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与解析的新课题。加强场所文化建设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劳教、戒毒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劳教、戒毒场所以自身独特优势参与文化建设,推进司法行政机关文化直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与作用。
劳动教养制度是中国管理社会、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独具特色的重要法律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的司法实践特别是场所文化建设实践证明:劳动教养既是一种法律制度,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载体,其鲜明的文化特性,与行政性、强制性、教育改造性和法制性特征兼容并包,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和良性循环的系统,并在各级领导的关注、重视和正确领导下,通过广大法律工作者特别是劳教、戒毒干警创造性的工作和艰苦卓绝的努力,将劳动教养法律制度不断推向科学规范和完善,把劳教、戒毒工作不断推进新的发展阶段,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党、国家和人民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赋予的不同的历史任务。
劳动教养文化,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涵盖了劳教、戒毒场所的场所文化,总括了其各种文化形态和所开展的相应文化建设活动,从狭义上,可以理解为,劳教、戒毒场所文化是劳动教养文化的外在表现,劳教、戒毒场所文化是劳动教养文化的实质性内容,两者密切相关,统一于一体。劳动教养文化,是指在劳动教养法律制度的总体框架中,劳教、戒毒场所在坚持落实和改革创新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实践过程中,不断遵循和探索教育改造工作规律,逐渐形成的全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其中包括场所内部共同树立的价值观、作风、传统、道德法律意识及追求目标。这是劳动教养场所整体工作软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推动劳教、戒毒工作改革、创新与发展的不竭源头和生命活水。
为科学掌握劳动教养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入强化劳动教养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的导向、凝聚、约束、激励、评价和推动等功能,加快场所文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增强场所工作软实力,推进劳教、戒毒工作科学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劳动教养文化的特征进行研究和把握。
劳动教养文化的特征
一、政治性
做为强制性行政改造措施的劳动教养法律制度,是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和执行党、国家和人民意志的重要机器,在维护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教育挽救违法人员、推进加强我们法制建设和培养社会主义守法公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因此,劳动教养文化建设必须立足、围绕和服从这一基本特征,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政治导向性,使劳动教养文化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服务,为更好地教育转化劳教人员,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服务。
二、法制性
劳动教养既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中一个主要环节,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门,也是社会主义法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秩序方面具有重大作用。这就决定了劳动教养文化因其政治型属性,必然具有法制性特征。
三、强制性
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具有强制性特征。劳动教养执行机关做为国家司法行政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司法实践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教育和开展文化建设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遵纪守法,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劳教、戒毒干警,还是劳教、戒毒人员,都必须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进行与其身份相符的活动,其文化建设活动表现出显著的强制性特征。劳教、戒毒人员必须服从场所文化建设活动的要求,在干警的组织指导下,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强制到自觉的过程里,进行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完成场所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
四、 教育改造性
劳动教养的目的是通过教育改造手段,使劳教人员转变思想、矫正恶习、重塑人格,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这是劳教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场所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而围绕这一目标任务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教育改造的属性。所以劳动教养文化建设活动必然具有教育改造的特性,也只有如此,场所文化活动才能有效达到目标与过程、内容与形式、实践与效能的和谐统一。
五、指向指导性
劳教、戒毒场所所组织开展的一切工作特别是文化建设活动,都有鲜明的指向性和指导性,这些活动的终极目标,均指向全面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有效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推动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创新与发展,促进法制社会和谐社会建设。同时,文化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思想状态和精神活动,其核心作用在于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达到对思想观念、意识意志、精神情感和行为方式等的教化、培育、薰陶、感染、共鸣、引导的目的。劳动教养文化鲜明、强烈的指导性,蓄涵于外在的各种文化活动之中,是通过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六、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与目标的同一性
劳动教养法律制度是复杂的综合体,所以其文化形态也必然呈现出复杂多样性的特征,具体而言,劳动教养文化
应包括:劳动教养法制文化,教育矫治文化,安全文化,法治文化,习艺劳动文化,警察文化,红色文化、廉政文化,戒毒文化、环境文化、设施文化、社会帮教文化等,这些各具特点、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文化形态,在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首要任务”、首要标准”,推动劳教场所不断提高教育转化质量,推动劳教、戒毒工作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这一联结点和共同点上,实现并轨同步,达到统一,形成了各种文化生态既有区别,各有特点,生动活泼,又紧密结合,协调统一,相辅相成的机制与格局。
这些特征,为我们正确认识劳动教养文化性质,准确掌握和有效运用其发展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强场所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现就进一步彰显劳动教养法律制度的文化属性,丰富场所文化涵容,加强场所文化建设,实现劳教、戒毒工作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谈一下个人的看法,以抛砖引玉,供交流和探讨:
一、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从加强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全面加强劳教、戒毒场所文化建设,积极参与司法行政机关文化建设以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文化为重要切入点和联结点,把场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统一起来结合起来,实现与社会的协调互动和同步发展。
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全国劳教戒毒场所文化建设工作座谈会精神,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劳动教养法律制度,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场所文化建设的内涵、价值功能和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场所文化价值观念,提高场所文化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夯实场所文化建设的基础,形成强有力的文化向心力、文化凝聚力和文化辐射力,满足广大劳教、戒毒干警和劳教、戒毒人员精神生活需求,以积极健康、优良向上的文化掀起群众性自觉主动参与场所文化建设活动的高潮,为深入开展场所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劳教、戒毒工作水平提供坚实、可靠的思想基石与文化支撑。
二、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基层基础建设年等活动为重要载体和契机,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动员广大干警积极投身于场所文化建设活动中,培养和不断丰富场所文化特别是优秀的警察文化,建构与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相符合相适应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人生追求、行为方式和是非评判标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提高素质、技能和工作效能,把劳动教养制度建设和劳教、戒毒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毛主席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是打不了胜仗的。在场所文化体系中,涉及劳教、戒毒工作干警的警察文化是事关场所文化发展速度、质量和效能的中心环节和关键所在,关系着场所文化建设的成败。因为,在劳教、戒毒场所中,做为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劳教、戒毒工作干警,构成场所文化建设的主体,场所一切文化活动都是经干警组织实施,同时,他们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文化形象和文化载体,形成劳教、戒毒警察文化,并在长期的管理教育和文化建设活动中,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劳教、戒毒人员,所以,干警的素质和能力,对场所整体工作特别是文化事业有着至关重要、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对劳教、戒毒工作干警参与司法行政机关文化建设直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提出了新的目标、原则和任务,也对干警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因此必须把加强场所文化建设,做为提升干警素质的必经之路和有力措施,高度重视,认真实施,以培育优良的职业精神和工作作风,提升向心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影响力,提高思想道德、执法执纪、业务素质和文化水平,在传统威武之师的警察形象和警察文化之中,融入文化之师文明之师的深刻涵容,带动激励劳教、戒毒人员自觉投身于场所文化建设中,形成良性互动,使场所文化建设以至劳教、戒毒事业不断走向深入。
三,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原理,积极探索场所文化建设、文化发展的规律,开拓出一条既符合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劳教、戒毒文化特点和规律,又区别于其它社会文化形态,富有特色与个性的场所文化发展之路,形成既依托社会主义大文化,又以自身独特的形态和方式 实现与社会大文化协调共振,具有显著的行业与职能特点,以特色求生存求发展的文化体系,促进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和劳教、戒毒工作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任何文化形态都要经历一个培养、萌生、发展、积累、沉淀、丰富和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时候是比较漫长的,而且需要强制性措施加以启蒙、灌输、培育、推进和延伸。具体到场所文化,由于文化对象和环境的特殊性,更基于劳动教养法律制度的强制性,更需要一些带有强制性的制度、措施与方法来启蒙、催化和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目的。由于错误思潮的扭曲、畸变,加之,特殊人生历程的影响,劳教、戒毒人员心灵世界往往是一片文化的荒漠,愚昧无知、没有文化蒙蔽主宰了灵魂,他们对各种健康、优良的文化往往存在着排斥、抵触、厌倦和对抗的思想心理,这就决定了场所文化建设实施理念、制度、方式、过程(特别是启蒙启动阶段),必须体现一定程度的强制性,以保证场所各种文化活动正常、顺利、健康的进行。在这个基础上,还应充分调动各种优良文化元素的作用,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形成博大精深、气象万千而又协调统一的场所文化,突出“法治”尤其是“文治”,既教人于强力,更育人于无形,使劳教、戒毒人员明白积极、主动参与场所文化建设活动,是党、国家和人民的期望与要求,是弃旧图新重塑自我必须过程,因而,达到思想与情感的碰撞、接纳、融合和共鸣,实现“要我参加,到我要参加”的转变与飞跃,形成长效机制。
(二)劳教、戒毒场所文化是具有显著特点的文化现象,具有先进性、独创性、长效性特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必须立足于自身特点,不断探索丰富场所文化建设新内容,创新载体和方法,突显职业特色,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走特色发展之路。要避免出现无视场所自身的地域、自然、人文、历史和民族等特殊情况,搞千篇一律、千所一面的形象工程的倾向,要严格遵循文化建设发展规律,结合劳教、戒毒工作特点和场所实际情况,利用好配置好本单位及社会各种文化资源,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做到一所一策,一所一种文化特点,一所一种文化表象,使人耳目一新,努力提高场所文化建设的特色化科学化水平。
四、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着力强化劳动教养文化的法制特性,以特有的法制化文化内涵和独具一格而又富多彩的法制文化形式,培育场所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不断彰显劳动教养文化特色,丰富司法行政机关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劳教、戒毒工作职能作用,提高教育矫治质量,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违法犯罪,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和法制强国,做出应有的努力与贡献。
承接劳动教养文化法制性特征的场所文化,从实质上说,是一种法制文化,这是场所文化区别于其它文化的主要特征,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落实教育、感化和挽救的劳教工作方针,综合运用一切管理、教育和文化等措施和手段矫治转化劳教、戒毒人员,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这要求干警牢固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核心价值观,思想立警,政治建警,法制强警,文化育警,严格执行《监狱劳教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准则》,《六条禁令》,以及《监狱和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等,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并严格落实劳教工作方针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依法、严格、科学、文明地实施管教,打造出一思想政治过硬、原则立场坚定、业务能力扎实、工作实绩突出、执法效能显著、文化素养高深的队伍,涵育优良的警察文化,为场所文化注入的丰富的法制元素和强有力的法制力量,优化场所文化法制基因,突显法制特性,营造浓厚、严谨的法制环境,占领场所文化的制高点,确保场所安全稳定,确保教育矫治质量的提高。
五、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场所文化系统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以人为本,以人的建设和发展为主,建构以警察文化和教育矫治文化为核心、主干和中枢,场所其它文化为补充、辅助与延伸的文化体系,形成齐头并进互为依托,中心突破,全面推进,纲举目张相辅相成的文化建设机制和文化循环运行系统,有力地促进劳教、戒毒工作的科学发展全面发展。
劳教、戒毒场所文化内容极其丰富,总的来说,应包括:劳动教养法制文化,教育矫治文化,安全文化,法治文化,习艺劳动文化,警察文化,红色文化、廉政文化,戒毒文化、环境文化、设施文化和社会帮教文化等,这些文化内容各具特点和优势,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既有普遍性共同性,也有个别性差异性,它们协调统一地服从服务实现劳教、戒毒工作的终极目标。所以,在实施场所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不分轻重缓急主要次要,胡子眉毛一把抓,平均用力,结果事倍功半的倾向。在场所文化这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系统中,各种文化形态百花齐放,以自身独具一格的风采,绽放美丽和蓬勃,把场所文化推进到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其中,警察文化和教育矫治文化应该是其主干,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具有举足轻重、提纲挈领、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这两个环节抓准抓好了,其它各种矛盾也就纲举目张,迎刃而解了。这就要求以“突出‘警察文化和教育矫治文化这两个中心’,其它文化形态兼容并济全面推进”的思路,布局场所文化建设,文化育警,文化育人,努力提高干警和劳教、戒毒人员的文化意识、文化自觉、文化主动和文化水平,增强归属感认同感与荣誉感,充分其调动参与场所文化建设的热情。要精心设计文化载体,制定落实文化制度,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拓展文化建设平台,构筑文化阵地,打造文化建设品牌,建立完善场所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为场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六、牢固树立场所文化也是生产力,也具有战斗力,加大投入,就意味着会加大产出与回报,提升战斗力的思想认识,加大政策、制度、机制、资金、物质、人才和时间等资源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建构长效机制,为场所文化建设奠定坚实可靠、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场所文化建设是一涉及面广、稳定性强、持续力久、社会效能明显的浩大系统工程,需要政策、制度、机制、资金、物质、人才和时间等诸多资源的投入,其软实力全面充分、持续有效的发挥,是以打持久战的思想和实施硬投入的实践为基础和保障的。要以全局性、战略性眼光,谋划定位和组织场所文化建设,实施政策倾斜,通过给政策进行政治引导和政策支持;要制定场所文化发展长远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科学设计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的场所文化建设制度,注重分类指导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注重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相结合,注重实用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同时强化对制度落实的督查力度,确保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将场所文化做为长期性战略性软实力建设工程,纳入财政预算编制中,加大投入力度,专款专用,保证需要,提供强有力的资金和物质保障,改善场所文化宣传教育设施和场所软硬件条件,以良好完善的物质、环境和设施条件,促进教育矫治工作;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充分认识到没有文化人才的正确培养、使用和有力支撑,场所文化建设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质量、水平和效力是难以保证的,所以,应当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场所文化骨干特别是干警队伍,努力提高文化意识,政治、文化素质和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技能,确保场所文化建设的质量与水平;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培养和树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典型,总结宣传先进事迹,加大对业务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奖励力度,充分发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的引领作用;建立和完善场所文化总结推广和衔接配套制度,深入研究场所文化发展的规律、特点和方式,敏锐捕捉、及时发现和正确解决场所文化活动中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科学全面地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
当然还应清醒地看到,场所文化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心理和应对准备,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人才既是保障也是核心,资金和物质保障是基础,政策、制度和机制保障是前提和支撑。同时,要以经济管理学的理念与标准,正确认识和理顺各种关系特别是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科学设定各种资源的投入量与配比度,科学量化各种指标,以最小的投入,实现工作效能的扩大化最大化,把场所文化的生产力功能发挥到极致。
七、牢固树立新闻宣传是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具有非同寻常的战斗力、引导力、凝聚力、辐射力和影响力的思想观念,强化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将宣传作为深入推进场所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切实重视和加强,建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博客、手机和出版立体多维的综合性复合型宣传教育格局,充分发挥社会媒体的宣传和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力度。
这既是场所文化建设活动深入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劳教、戒毒机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平台与载体。新闻宣传媒介是宣传工作劳动教养文化的重要渠道和主阵地,是开展场所文化建设的推助器加速器和扩容器,在当今开放的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作用。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宣传观和舆论观,必须借助丰富多样的社会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加大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宣传党、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和行业的工作准则、制度规范等,宣扬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特别是要向社会大力宣传场所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使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了解劳教、戒毒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更加理解、支持和配合劳教、戒毒工作,为劳教、戒毒工作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社会环境,强化劳动教养文化和场所文化建设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有效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改进方式,解决问题,营造出良好、浓厚的舆论氛围,特别是要对3G手机和互联网博客等新兴媒体形式,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利用,调动激发广大干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扩大广大民众对活动的认知度参与度和监督权,使场所文化建设活动,借助各种媒体和现代传媒技术,在更广大的范围与领域里,在更好的舆论氛围中,获得良性互动和深入健康的发展。
八、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观点,科学设计和制定场所文化建设制度措施,把场所文化建设的目标、原则、特征和要求纳入所政管理,工作规范,劳教、戒毒干警和劳教、戒毒人员行为守则等条例的设计制定中,使之充分体现劳动教养方针政策和特征特色。在这一内化于心,外现于形,内外互动,整体推进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导向性、实际针对性和实践操作性的统一,使之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与广大干警和劳教、戒毒人员在思想观念、情感情绪上共鸣共融,在行动行为上共振互动,成为普通认同遵从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价值体系、共同愿景与行为准则,增强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增强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为场所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与此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大场所文化建设体系考核、督查和激励机制建设,把场所文化建设贯彻落实情况,纳入整体工作目标和干警工作实绩的考核中奖优罚劣,营造深厚浓郁、风清气正、催人奋进的文化环境。
九、坚持辩证科学和系统科学理论,以提高教育矫治质量,落实“首要任务”和“首要标准”为目标,以强化场所文化体系建设为教育改造手段,全面丰富场所文化建设内容,精心设计场所文化载体,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构筑场所文化阵地,打造文化建设品牌,拓展场所文化空间,形成一个完整清晰、有序运行的文化系统,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统筹兼顾,实现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运作,确保场所文化建设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场所文化建设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在全面实施场所文化建设工程中,必须以系统科学的理念加大对场所文化的系统化管理,实现场所文化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这要求我们首先必须明确场所文化建设的目标:落实“首要任务”和“首要标准”,提高教育矫治质量,促进劳教、戒毒工作的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场所文化建设一以贯之的中心和主线,场所文化建设的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步骤、载体平台、阵地品牌实施空间等一系列元素,都必须围绕体现、服务服从这个中心,在这一中轴线上排列组合,特别要注意蓄含教育改造性,实现系统化管理和运行。要树立和坚持辩证、全面、联系、系统和发展的观点,对场所诸多文化形态、文化因素进行科学的调度整合和运作,每开展一项文化活动都应该围绕中心,通盘考虑,突出主线,把握特点,综合调度和运用多种文化因素,实现协同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效能化。而且,要把场所文化建设与开展政法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规范化管理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疏理关系,找准契合点结合部,形成一个相辅相成互补递进的大系统大格局,进一步强化和丰富场所文化,不断提高教育矫治质量,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30513216
261522972
0570-7777626
https://weibo.com/u/2403987017
maqingx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