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成功

账号登录

还没有账号? 去注册 >

忘记密码

注册

已有账号 去登录 >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 去登录 >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说法 / 天津市创新安置帮教方式:温暖怀抱“等你回家”

天津市创新安置帮教方式:温暖怀抱“等你回家”

发布日期:2011-04-08 05:50:00 1702 次浏览

  这天是东丽区无瑕街苏庄村整体动迁的日子,为了给村民们创造一个安定的搬迁环境,防止偷盗等行为的发生,村巡逻队加大了巡逻力度。在巡逻队中,有两 名队员格外卖力,他们就是一个月前刚刚刑满释放的张德成和王亮。两个人一边帮助村民看护好自拆房屋物品,一边组织村民撤离拆迁现场,不到两个小时,两个人 的额头就渗出了汗水。张德成说:“在回归社会前,我对自己的前途很迷茫。但踏出监狱门,看见村里来人接我们回去,我就知道自己没有被抛弃。我们无以为报, 只有尽自己所能,为村里做贡献。”

  张德成和王亮的切身经历是天津市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的一个缩影。多年来,本市相关部门及各区街不断创新安置帮教工作模式,加大工作力度,使刑释解教人员更快地融入社会,找到归属感,做到自食其力,成为对社会、对家庭有贡献的人。

   目前,市、区县已建立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19个,街道、乡镇建立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242个,村(居)安置帮教工作站2995个,配备专兼职 工作人员17041人,全市五年内刑满释放和三年内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率93%,帮教率100%。去年,天津市的安置帮教工作在中央综治委组织的考核中获 得全国第一。

  从源头抓起,让刑释解教人员没有后顾之忧

  去年11月,大毕庄村村民王某在服刑期满出狱的第一天领到了区里发放的800元救助金。拿到救助金的王某激动不已,他说这完全得益于区里的好政策。

   正如王某所说,从2008年起,东丽区便制定了《关于做好刑释解教特困人员临时救助工作的试行办法》,对服刑劳教前至刑释解教后为东丽区户籍,刑释解教 后仍居住在户籍地的特困人员,由区安置帮教办公室在其刑释解教后首月,给予一次性临时救助金800元。特困人员包括刑释解教“三无”人员(无劳动能力、无 生活来源、无家可归);家庭成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而本人无其他生活来源,暂时无就业;家庭生活遇有特殊困难的,如家庭成员重病、子女未成年、本人离异生 活困难等。而且,为了引导、扶助、教育这一特殊人群,东丽区成立了安置帮教领导小组,形成“区县、街道、村镇”三级网络安抚组织,对回归社会后的刑释解教 人员开展摸底排查,制定《安置帮教工作应急预案》,实行分类管理、动态管理。

  此外,为了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尽快融入社会。东丽区相关部门还安排他们参加电工、计算机、插花等特殊工种及技能培训;提供就业信息,为部分生活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办理低保,对刑释解教人员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者当场发照。

   放眼津沽大地,为了给予刑释解教人员及时的帮助,各区县积极想办法、出举措,从源头上帮助他们。大港出台对困难刑释解教人员“首站救助”政策。刑释解教 人员在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归回社会后的第一个季度,民政局根据其家庭实际情况,给予一个季度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金;刑释解教人员归回社会后,如因大病、 意外或其他原因造成所在家庭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经审批后可享受500-1000元的临时性救助。

  不止在区县一级,为了给予刑释解教人员温暖,目前,本市已有95%的街镇成立“刑释解教人员帮扶小组”,真正做到从源头上帮助刑释解教人员。

   家住河西区越秀路街的韩某,曾经两次入狱,并被原单位开除。服刑期间,其妹又将他居住的父亲名下的住房变卖,使他出狱后面临无家可归的局面。而韩某在服 刑期间又患上了突发性脑出血,造成半身不遂。在韩某刑满释放后,越秀路街“刑释解教人员帮扶小组”的干部汇集他的各项材料,到其所在监狱整理,开具相关证 明,及时为韩某办理了低保。他们还协调公安和民政部门,给韩某上了户口,办理了租房补贴和残疾证,使韩某深受感动。

  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证明,正是有了全市各级相关部门的层层推进,创新工作方式,才使许多刑释解教人员在回归社会后,准确找到了定位,重新开始了生活。

  一体化建设,建立安置帮教工作无缝对接机制

  怎样做好即将刑满释放人员的衔接工作?市安置帮教办公室及相关部门一直在积极探索。为了做到全方位帮助刑满释放人员,经过多方论证,市安置帮教办公室确定建立一体化机制,真正使安置帮教工作做到无缝衔接。

   在市安置帮教办公室的组织下,各区县安帮办分别与各监狱签订《合作协议书》,明确了监狱和各区县安帮办的工作责任和任务。根据协议,各区县司法所选派干 部驻监狱,拜狱警为师。司法所干部不仅了解到了服刑人员所思所想,更重要的是对做好安帮工作的认识大大提高,为日后的帮教打下良好的基础。

   该协议还约定了监狱和各区县安帮办各自的义务。其中,监狱主要负有信息提供义务,比如提供刑满释放人员名单、服刑期间的表现情况以及服刑人员每月思想动 态等。安帮办的义务主要是及时了解服刑人员社会表现情况及家属基本情况,及时开展帮教等。对于有法律服务需求的服刑人员,安帮办还可以派法律工作者入监对 服刑人员提供法律咨询。

  此外,监狱对即将释放的孤老、病残以及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人员,释放前三个月与 区安帮办联系,释放后根据区安帮办意见送至指定地点或由帮教组织接回。这一规定解决了上述刑释人员无处去的问题。在他们刑满释放前,区安帮办有三个月的时 间用来查找他们的亲人,帮他们找出路,进行妥善安置。

  正是有了一体化机制的保证,许多刑满释放人员不再为自己的前途担忧,真正做到有人 管、有人问。今年65岁的李某因为诈骗罪获刑,他本人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膝下无子女,老伴也在三年前去世。早在去年11月,当西青区安帮办的工作人员得知 李某将于今年2月刑满释放的消息后,立即为他租下了一间房子,待其出狱后,又为其办理了低保。如今,坐在温暖的出租房内,李某感慨地说:“政府真的是办了 一件大好事,彻底打消了我们这些服刑人员的顾虑,让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将来放心了。”

  市安置帮教办公室主任郑宗瑶说:“以前,刑满释放人员通常是拿着一纸释放证就走了,缺乏有效的对接。再接触到以前的不良朋友,往往又会重新走上犯罪道路。现在,实现了无缝对接帮教,每一名刑释解教人员都将由安帮办工作人员接走或安置,有效避免了重复犯罪的发生。”

  建帮教基地,让刑释解教人员不再迷茫

  让即将出狱的服刑人员学习服装、电脑、汽修、电气焊等课程,接受人文伦理道德和心理辅导咨询;安置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的刑释解教人员到培训中心,提供就业岗位,获得劳动报酬;将社会服刑人员组织在一起,接受技能培训、提供法律援助、开展就业指导……

  从2008年开始,本市各级帮教组织在成员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协助下,依托企业建立安置帮教工作基地,为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创造“缓冲期”。目前,本市已建立安置帮教工作基地135个,先后安置有就业倾向的刑释解教人员541名。

  今年2月,滨海新区司法局和港北监狱联合建立了滨海蓝天教育基地和滨海阳光培训中心。滨海蓝天教育基地是对即将刑满释放的新区籍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前进行改造的场所,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谋生本领;通过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使他们出狱后尽快适应和融入社会。

   滨海阳光培训中心的服务对象是已经刑满释放或解除劳动教养的人群。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生存和发展能力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就业谋生、基本生活保障面 临较大困难和压力。开展过渡性安置,使刑释解教的“三无”人员就业和生活得到妥善安置,可以有效防止其因生活压力重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刑释解教“三 无”人员在离开监狱劳教场所之后,可以在阳光培训中心安置3至6个月,安排他们从事安全系数高、劳动强度低的加工项目,工资为每月1000元,另外还为他 们缴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

  此外,各区县还将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和技能培训延伸到社区,全市各区县纷纷成立了“安置帮教社 区矫正基地”。对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中的重点人员进行教育、改造、管理和帮扶;为有需要的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为 “三无”人员提供临时性居所;利用基地辅导员组织开展针对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的各类法制宣传教育、公益劳动和心理咨询等活动。

   市司法局基层处处长杜军说:“刑释解教人员不是社会的‘弃儿’,各相关部门和全社会已经行动起来,通过多种方式为他们谋取生活的出路。今后,各相关部门将 继续加大力度,帮扶刑释解教人员,使他们能够自食其力,开始新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真正成为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分子。”

点赞
收藏
客服
客服二维码

以提高戒毒矫治质量为己任

QQ
客服QQ

30513216

QQ群
QQ群

261522972

电话
电话

0570-7777626

微博
邮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