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治网

平凉市:“五心共治”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近年来,甘肃省平凉市探索打造“润心铸魂、同心聚力、爱心护校、暖心育苗、精心防治”的“五心共治”未成年人保护模式,主动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用心用情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坚持润心铸魂,在立体教育中夯实未成年人保护之基

统筹运用红色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手段,引导未成年人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素养、增强法治观念,从源头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红色教育培根铸魂。充分利用市域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依托平东工委纪念馆、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吴焕先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全市1.2万多名学生赴红色纪念馆、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参观学习,引导未成年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道德教育润心育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生德育评价机制,优化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等课程内容设置,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建成家爱服务驿站11处,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7支,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治教育明理正行。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均成立普法领导小组,落实中小学法治教育“135”常态化学习机制,采取“沉浸式”“体验式”方式开展学法普法,讲好开学“法治第一课”,开展法治宣传、法治辅导、知识竞赛等活动7000多场次,高标准建立青少年法治资源教室80个、青少年模拟法庭3个,建成省级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2个,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28所。

坚持同心聚力,在权益保障中构筑未成年人保护之盾

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加强心理健康、社会关爱、网络保护等工作,形成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的强大合力。提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温度。开展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行动,构建党委、政府主导、学校主抓、家庭主责、学生主角、社会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责任体系。建立市区两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开展“线上+线下”讲座,受益师生家长42万人次。拓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广度。建立健全关爱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开展全市关爱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集中活动。充分发挥“12355”等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和服务平台作用,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深化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儿童之家等阵地建设,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学校107所,开展“青春自护·有你有我”系列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整治力度。加强对网吧、旅馆、洗浴等重点行业场所整治和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在校园周边建设治安岗亭135个,设置“护学岗”1290个。深入排查涉未成年人直播、短视频等网络平台,清理“饭圈文化”“祖安文化”等不良现象。

坚持爱心护校,在校园治理中创新未成年人保护机制

把推动法治副校长实职化运行作为创新校园治理的重要牵引,动员各级政法干部率先垂范,深度参与校园治理,让法治副校长有“名”更有“实”。坚持高位推动。印发《平凉市推动法治副校长制度实职化运行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法治副校长实职化运行工作的通知》,召开全市法治副校长实职化运行工作推进会议,在全省率先由公检法司“四长”担任法治副校长,示范带动各级政法领导干部加入法治副校长队伍。创新制度机制。推行法治副校长每月进校园制度,参与法治宣传教育、矛盾纠纷化解、校园安全整治、学生心理辅导矫治等工作。健全法治副校长聘任制度,统筹管理各级各类学校法治副校长聘任工作,建立法治副校长人员储备库,全市1321所中小学、幼儿园法治副校长配备实现全覆盖。优化考核评价。出台《平凉市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实职化运行工作考核评价办法(试行)》,明确法治副校长考核评价的对象、内容、方式、结果运用等内容,倒逼法治副校长提升履职能力水平,助力法治校园、平安校园建设。

坚持暖心育苗,在矫治帮扶中扛牢未成年人保护之责

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治和关怀帮扶力度,确保未成年人各项权利保障落实。创新教育矫治模式。建成全省首所“阳光学校”,坚持从思想、行为和心理等方面开展专门教育矫治,让罪错未成年人思想认识有改观、灵魂深处有触动,最大程度帮助罪错未成年人走上正轨。依法实施分类帮教。采取教育训诫、社区矫正、专门教育等方式分类帮教,公安、学校、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监护人适时联动开展心理关爱、心理矫治和行为干预,依法训诫监护责任履行不力的家长,做到早预警、早处理。积极开展帮扶救助。深化“结对帮扶·爱心平凉”工程建设,做好孤儿、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等特殊未成年群体帮扶救助,依托“希望工程1+1—幻方助学计划”和“希望小屋”蒲公英计划公益项目,建成“希望小屋”10个,开展“红领巾爱祖国”六一关爱慰问等系列活动,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协助落实政策3280件,帮办实事517件。

坚持精心防治,在惩防结合中提升未成年人保护质效

精准开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惩治和预防工作,做到治理有态度、处罚有温度、打击有力度。坚持惩治与震慑相结合。依法及时有效打击未成年人犯罪,不断提升警示教育效果,加大重点群体排查管控。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加强校园警示教育,建立健全不良行为学生管理教育台账,设置法治副校长信箱,畅通师生投诉举报渠道。开展全市中小学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范治理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欺凌、抢劫、盗窃、敲诈勒索等侵害学生人身和财产权利的违法行为,开展防范校园欺凌和暴力等专项督查,在学校门口设置扫黑除恶及学生欺凌暴力线索举报公示牌1093个,防止发生“视线外”的校园欺凌。(平凉市司法局供稿)

来源:甘肃省司法厅


平凡的人,向往简单的生活

嗨、快来消灭零回复。

留下你的评论

评论一下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