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成功

账号登录

还没有账号? 去注册 >

忘记密码

注册

已有账号 去登录 >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 去登录 >

当前位置: 首页 / 场所交流 / 管教经验 / 新生,从这里起步——云南省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创新教育矫治工作纪事

新生,从这里起步——云南省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创新教育矫治工作纪事

发布日期:2013-12-31 14:48:40 1785 次浏览

别具特色的心理咨询师研讨会

参加文艺晚会演出的强戒人员

面对近几年来新型毒品层出不穷、戒毒形势日趋复杂的新局面,云南省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从管理制度、矫治方法、育人方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走出了一条立足于科学戒毒、人文戒毒、长远戒毒,矫治方式更加科学、人文关怀更加细致、育人方法更显成效的新路。在该所努力创建“云南领先,全国一流的窗口所、标兵所、样板所”的同时,一批批戒毒者不仅在这里成功戒断毒瘾,还从劳动技能、知识积累、心理转变、思想进步等方面获得明显提高,为他们彻底戒断毒瘾、真正融入社会并走向新生奠定了良好基础。

创新管理制度,抓好队伍建设

走进坐落在昆明市城郊的云南省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满眼绿树成荫、到处鸟语花香,戒毒人员在着装整齐的民警带领下,井然有序地开展体育锻炼、文化学习等活动。给人深切的感受是:这是一个刮风不起尘、人来鸟不惊的军营式、花园式、校园式专管场所。这个于2005年成立,设计规模为5000人的强制隔离戒毒所,经过几年来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的投入改造,目前已成为我省投资最多、规模最大、教育改造环境较好的戒毒场所之一。

“设施健全、环境优美,戒毒方法科学、管理水平较高。”这是不少来访者的共同评价;“通过狠下功夫抓环境整治,开拓创新抓制度建设,全所不仅环境优化美化,干部职工队伍也更加纪律严明、团结奋进。”民警们这样感慨。

为全面加快建设发展步伐,努力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近年来,该所新一届党委班子通过在全所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查找问题、看到差距、明确方向,提出了“打造云南五所品牌,勇当全国戒毒典范”的发展战略,确立了创建“云南领先,全国一流的窗口所、标兵所、样板所”和“全面建设和谐五所、平安五所、活力五所、幸福五所、美丽五所”的奋斗目标。全所以“传承发展,高位求进”为工作主基调,在抓好环境整治、设施完善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以扎实推进场所管理创新为抓手,团结和动员全所干部职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举实图强,使该所建设和管理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搞好戒毒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必须有一支纪律严明、作风务实,有崇高责任心、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的警察队伍。所以,我们始终把队伍建设摆在首要和更加务实的位置,从严治警、依法管警、精心育警、从优待警,通过制度创新和完善,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高素质人民警察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收得下、管得住、戒断毒、矫治好’的工作目标打牢基础,真正履行好教育矫治职能,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党委书记、所长蒋文山这样说。

该所在管理制度创新完善工作中,把加强和创新场所管理,提到事关执法能力、执法水平的提高,事关场所持续安全稳定、队伍综合素质提升的高度来认识,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动员、成立修订完善规章制度领导小组。全所上下在深入学习《禁毒法》、《诊断评估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切实规范场所管理活动的同时,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场所管理,进一步把场所管理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推进场所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

通过在具体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该所创新性地提出并做到了“五个突出”:一是突出眼睛向下看,让创新管理“可持续”。把向下看作为场所管理创新的核心理念,做到问题到一线发现、办法到一线寻找、困难到一线解决、经验到一线总结、成绩到一线创造。建立起机关部门、所领导挂队联警工作制度,实现了上下互动、共担责任的目标;二是突出责权下放,让场所管理“看得见”。所党委赋予基层大队一定的人权、事权、财权,大队对下属人员有聘任聘用权、工作问责有处理权,进一步激发了基层部门和警察的活力、动力和潜力;三是突出待遇向下倾斜,让场所管理“摸得着”。在绩效考核、业务培训、车辆配备、评先评优等方面,向基础部门、向一线的同志倾斜。仅2012年,全所就有1000余人次基层警察参加了各类业务培训;四是突出重心和服务下移,让场所管理“抓得实”。该所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创新性地建立了场所安全稳定、队伍和文化建设等三大服务中心,提升了专业化管理水平,有力促进了基层部门做好教育矫治工作;五是突出考核向下延伸,让场所管理“叫得响”。全所把推进考核制度完善作为场所管理创新的主要抓手,通过推行季考与评议相结合的制度、内容和责任细化分解的办法等,创新考核体系,达到了深化考核“面对面”、强化评议“实打实”的目的,使评议考核更加科学有效。

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司法警察队伍打牢了基础。2010年以来,随着全省强制隔离戒毒职能的移交,面对大规模调遣、大批量收治吸毒人员等前所未有、异常繁重和艰巨的工作任务,全所警察攻坚克难、勇担责任,经受住了重大考验。

管理制度的创新,还为牢固树立安全稳定首位意识,最大限度保持场所持续安全稳定提供了保障。通过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商量、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工作无尽头“三种思想”,建立和完善所、大队、警察三级安全责任体系,以及警察直接管理、安全排查、应急处置等机制,从责任和制度上真正实现了管理无盲区,推动了场所持续安全稳定。建所以来,该所没有发生一起收治人员脱逃、非正常死亡、重大疫情和食品卫生、所内案件等执法责任事故,确保了场所持续安全稳定。

创新矫治方式,彰显人文关怀

“爸爸妈妈,我在这里一切都很好。在管教民警的帮助和悉心照料下,我不仅成功戒断了毒瘾,还开始学习文化知识、生产技能。这里还有心理辅导医师,他们耐心帮我解开一道道心结,让我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重新拾起生活的信心,我感到这里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经过急性生理脱毒期、生理脱毒监测期间、恢复期的治疗,已初步戒去毒瘾的肖某某,在自己的《心灵周记》中,这样对父母述说在这里戒毒的过程和感受。曾被毒品折磨得骨瘦嶙峋、身心疲惫,并给家人带来无尽伤痛的他,如今体重明显增加、对毒品的心理依赖逐渐减弱,在学习、劳动和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开始重拾生活信心。

像肖某某一样的戒毒人员,得以顺利戒去毒瘾并较快得到身体恢复和心理转变,这是该所不断创新矫治方式,处处彰显人文关怀的结果。

近年来,该所在坚持我省推行的“三期六项一延伸”戒毒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创新,提出并实践了入所有“三维疗法”、出所有“三重模拟法”的具有该所特色的教育矫治新方式,有效提高了戒断率。

该所创新的生理脱毒期“三维疗法”,一维疗法是定“时间”。根据每个吸毒人员戒断毒品时生理机能反应的先后顺序,将生理脱毒期细分为急性生理脱毒期间、生理脱毒监测期间、生理脱毒恢复期间三个期间。对处于不同期间的戒毒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戒治;二维疗法是定“空间”。先是根据吸食毒品种类的不同,划分为吸食新型毒品、吸食传统毒品、吸食混合型毒品三类人员,再分别让他们住进不同布局和色彩的戒治区宿舍进行治疗;三维疗法是定“内容”。对处于不同阶段生理脱毒期的戒毒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矫治工作。如在急性生理脱毒期间,开展日晒、散步、晨跑、太极拳四项机能恢复训练,在饮食中以流食、软食、营养补充为主,注重身体机能的调理。

采取“三维疗法”,将急性生理脱毒期间的吸毒人员并发症降到了最低,极大地提高了戒断率,被称为是对“三期六项一延伸”戒毒模式的有效补充和深化,《法制日报》、新华网、人民网等多家媒体相继作了报道。

为进一步巩固戒断成果,努力分担社会责任,让解戒人员能够更快适应社会、走向新生,该所在入所有“三维疗法”的基础上,又探索创新了出所有“三重模拟过渡安置帮教”的戒毒模式。在警察间接管理下,让即将解戒人员在模拟社会用工、模拟社区生活、模拟有毒环境中进行3至6个月的测试,对其行为、心理、身体等综合情况进行评估、问效。做法和作用是:让解戒人员在模拟社会用工中,参照企业管理,领取劳动报酬,通过自我学习、自主劳动,掌握一技之长;在模拟社区生活中,通过建立“阳光苑”,实行家庭生活,实现自我管理、自己生活,端正日常行为的目的;在模拟有毒环境中,通过模拟有毒场所,领会毒品危害,达到自我抵制、自我拒绝,增强拒毒意识的目的。

在戒毒人员达到拒毒评估出所后,该所还主动开展跟踪问效,掌握其思想情况、了解社会反映,帮助其融入社会。通过在三个模拟环境中学习、纠正、考验和之后的跟踪问效,进一步提高解戒人员的操守率。

为全面提升服务保障水平,该所先后组建了教育矫治、后勤保障、膳食配送三大中心,配齐设施设备、配精配强人员。教育矫治中心设立了电教演播、就业指导、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生活救助等7个中心。其中,心理咨询中心已培养起具有国家相关资质的心理咨询师70多人,他们科学制订心理干预措施,做到了“一人一策”,收到明显效果。

为让解戒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尽快融入社会,该所还结合实际,大力推行更加实用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先后开展了计算机应用、园林园艺、缝纫技术等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给予戒毒人员开启社会大门的“钥匙”,使他们具备了自强自立的本领。仅在2012年中,该所获得各类职业技能证书的戒毒人员就达124名。

解除强戒人员田某出所后,尽管历经四处奔波,终于还是凭着自己在所里学到的厨师技艺,找到了一份餐厅厨师的工作。他知道这是对自己重新回归社会、融入社会的肯定,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在工作岗位上勤恳做事、踏实做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和好评。在此后的生活中,他坚决拒绝了过去的毒友多次找上门的诱惑,开启了崭新的人生路。回想自己走过的路,他都会情不自禁地说:“是省五所民警的帮助,使我走向新生。”

创新育人方法,着力以文化人

“这段时间,我在管教民警指导下,学习了《弟子规》、《三字经》,还有所里专门为我们编写的《戒毒人员文化读本》。里面的典型事例、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震撼和深受教育启发。现在我深深感受到,失足首先源于文化的贫瘠。文化贫瘠的我,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而也不懂得珍惜人生、珍惜家庭。是自己亲手毁了幸福的家庭,真是懊悔啊。”

今年28岁,曾有一个幸福家庭的戒毒人员张某,吸食毒品后妻离子散。在所里戒毒和学习过程中,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逐渐悟清了许多道理,对自己当初的无知行为悔恨不已,写下了这样的学习感悟。

“知错而改,一定会迎来新的人生。”民警们这样鼓励他,张某也十分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以学文化、知事理而荡涤自己的心灵,获取重新做人的机会。

对文化强所、文化育人的格外重视,在该所体现得非常充分,也是该所的一大特色。

“文化积淀是发展的基石、力量的源泉、矫治育人的保障。必须把抓文化建设上升到治所理政的高度,认真思考文化建设在管理中的力量、潜移默化带来的动力,扎实推进场所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影响人、造就人。”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所宣传思想暨文化建设座谈会上,党委书记、所长蒋文山这样描述文化立所、文化育人的重要性。

该所在确立坚卓、自信、励志、创新的“五所精神”这一核心理念,确立尚法强警,正德厚人的“五所所训”,确立报效国家、忠诚于党、执法为民的“五所共同价值观”等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内涵,着力架构“五所文化体系”的同时,针对教育矫治这一主业,积极探索和创新文化育人的新途径。

通过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创新资源等,该所构建起了安全文化、教育文化、队伍文化、管理文化“四大文化平台”,为警察职工队伍和戒毒人员提供了广阔的文化舞台,实现了场所文化建设多元、活动经常、品位高尚,使场所文化的感染力、凝聚力、号召力不断得到提升。

目前,全所已通过选定主题、确立队训等措施,初步形成了一队一主题、一队一特色、一队一氛围、一队一品牌的教育矫治文化格局。在各个活动场所,均粘贴和悬挂励志和警示牌,全面营造浓厚的教育矫治文化氛围,使戒毒人员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在戒毒人员中开展主题鲜明的文化月、丰富多彩的节日娱乐、彰显才艺的兴趣爱好、强身健体的体育竞技等活动。通过知识竞赛、文艺表演等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在活跃戒毒人员文化生活的同时,让他们逐渐找到自信,认识自我。

根据戒毒人员的特长,该所还在戒毒人员中组建起一批他们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编排一些健康向上的节目,如“矫治之声”、“忏悔心声”等,并把《弟子规》、《三字经》等列入教育矫治内容,从人格上实施矫治和规范,从行为养成上逐步归位。

“是毒品拆散了家庭,是毒品使年幼的孩子失去父母,是毒品让年迈的老人不得不挑起抚养孙子的重担。”今年“6·26”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该所教育矫治中心坐满了戒毒人员和家属代表,这是该所召开的一次亲情座谈会。听着亲人痛斥毒品危害,与会戒毒人员泪流满面,纷纷表示一定要戒除毒瘾,还家庭和社会一份平安和谐。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举办各种社会帮教活动,也是该所以文化人的有力举措。近一年来,该所先后组织了以“亲情促回归、真情暖人心”、“戒除毒瘾,我们在一起”、“用爱呼换,携手关爱”等为主题的大型帮教活动15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社会知名人士、青年志愿者等人员入所开展帮教活动,组织戒毒人员进学校、企业、社区现身说法,开展公益活动等,实现了教育和警示互动、增强了教育效果,有效促进了戒毒人员转化思想、恶习矫正,并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该所创建以来,坚持把降低解戒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首要标准,突出教育矫治的主业地位,已累计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11000余人。先后被命名为省级、部级优秀单位,2010年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先进集体”,2011年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司法部联合表彰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成为我省戒毒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标志着该所工作迈入了全国戒毒系统先进行列,实现了由追赶超越型向引领跨越型的转变。

“在管教民警的帮助下,我和许多戒毒人员一样,已成功戒断毒瘾。虽然今后还会面对许多困难和考验,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新生一定会从这里起步。”在今年“6·26”国际禁毒日该所举办的亲情座谈会上,王某代表与会戒毒人员这样回应亲人的期盼。

(文中戒毒学员人名为化名)

图片提供/郑龙秀黄笑

点赞
收藏
客服
客服二维码

以提高戒毒矫治质量为己任

QQ
客服QQ

30513216

QQ群
QQ群

261522972

电话
电话

0570-7777626

微博
邮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