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由于新型毒品易制造、易携带,且危害被低估,近年来我国新型毒品吸食人数激增。此类毒品主要损伤人体大脑和神经系统,因此与传统毒品相比,更容易引发社会问题和暴力犯罪。
新型毒品,又称“合成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主要包括冰毒、K粉(氯胺酮)、摇头丸等。
公安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4月,我国登记在册吸毒人员258万人,其中吸食新型毒品已达117万人。四川省公安厅禁毒总队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四川省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1630起,缴获毒品海洛因102.58千克,缴获冰毒类、氯胺酮等新型毒品97.03千克,新型毒品已成为来势汹汹的“毒祸”。
四川省资阳强制隔离戒毒所所长赵泽勇表示:“与传统毒品主要伤害人体内脏器官不同,新型毒品主要损伤人体大脑和神经系统。”作为“全国深化全民禁毒宣传教育示范单位”,该所共收容了2700余名各类吸毒者,目前,所内的新型毒品戒毒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常,如出现幻听、被迫害妄想症等等,其中还有近90名戒毒者出现明显“智力损伤”和“精神异常”,并发生过几起自残和伤人的事件。
新型毒品已在多个国家造成严重社会危害,2012年美国啃食人脸案的罪魁祸首就是新型毒品“浴盐”,与传统毒品相比,新型毒品更易引发社会问题和暴力犯罪。
赵泽勇表示,目前,新型毒品吸食者已呈现明显“低龄化”特点,青少年由于猎奇心理强烈、自控能力较弱,且对该毒品危害认识不清,已成为新型毒品的最大受害群体。因此,我国接下来的禁毒宣传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将吸毒危害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门“必修课”。
嗨、快来消灭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