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治网

东区社区戒毒康复中心搭平台 “瘾君子”摆脱毒瘾重回社会


东区联众社区禁毒中心揭牌仪式

  东区联众社区禁毒中心揭牌仪式

  为切实解决好吸毒解戒人员回归社会的就业保障问题,达到管住复吸、帮扶转化、减少危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禁毒工作目标,中山市人民政府东区办事处探索建立了“民警+社工+义工”的工作协调联动机制,与广东联众戒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联众服务中心)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利用政府部门、专业机构、民间力量等多方力量,在辖区筑起了一道禁毒绿色长城。

  东区社区康复中心搭建平台,以“同侪禁毒志愿者”方式帮扶戒毒康复人员。所谓“同侪禁毒志愿者”是指以同伴教育的方式筛查某个特定群体中的吸毒人员或高危人员,借吸毒“过来人”现身说法,劝导社区吸毒人员戒毒,协助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目前,东区已有4名“过来人”加入帮扶队伍,40多名“高危场所(酒吧、KTV等场所)”同侪志愿者,14名帮扶对象分别在14家企业就业。对象分别在14家企业就业。

  专业社工防“真空”

  据统计,东区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284人(戒断三年53人、正在强制隔离戒毒84人、正在刑事处理10人、列入管控137人)。

  戒毒人员在就业问题上,常常遭遇社会歧视、身体素质等诸多困难和压力,加之在戒毒所形成的“毒友”朋友圈,经常出现“出所之日、复吸之时”的怪圈。东区联众戒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王高喜说,在强制戒毒的几十年里,脱毒率基本达到100%,但是复吸率却高达95%以上,许多戒毒人员步入社会后出现一个没人愿管的“真空”期,这时候戒毒人员往往会走上复吸道路,许多戒毒人员都已经是“多进宫”人员了。

  如何帮助戒毒人员更好更快融入正常的生活?中山市东区成立社工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戒毒组织——广东联众戒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去年12月20日,东区与广东联众服务中心达成共识,正式成立了东区联众服务中心。经过一个月建设,设立了个案工作区、小组工作室、同伴辅导区、心理沙盘治疗室和尿检区等功能科室,已经初步具备了进行个案辅导咨询、小组辅导干预、同伴辅导、心理咨询治疗、就业安置帮扶等功能。该中心配备7名专职专业戒毒社工。

  之所以引入专业社工,是因为公安机关在对戒毒人员进行帮扶时,他们总因害怕身份被识破等原因,产生抵触心理。“对社工来说,戒毒人员从心理更能接受。”王高喜说:“社工会站在他们的情境中去思考和服务,脱离打击与被打击的尴尬关系。”

  “过来人”“身边人”

  义工提前帮扶

  作为社工的补充,东区还筹建东区禁毒志愿者协会,组建了“创建无毒东区志愿者服务队”,发动社会热心公益的志愿服务者加入,形成庞大的禁毒志愿有生力量。

  “社工+义工”模式对提前介入和帮扶工作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共同推进了东区戒毒康复工作的深入开展。此外,考虑到青少年药物滥用主因是受到“同侪”(年龄、地位、兴趣等相近的身边人,如同伴、同行)影响,东区还在酒吧、KTV等高危行业内成立40名的同侪禁毒志愿者服务队,他们一旦发现身边有人参与吸毒或有吸毒倾向即可提前实施教育和帮扶。

  另一种同侪志愿者则是指“过来人”(即曾经的吸毒人员),通过“过来人”的经验来帮助戒毒康复人员战胜困难摆脱毒瘾。目前联众服务中心已经吸收了阿权、阿谊、阿添和东区禁毒志愿者明星“七叔”等4名“过来人”,其中阿权不仅协助社工辅导戒毒人员,还将戒毒人员安置在自己的工厂工作。

  公安局长“对口”帮扶任务

  在“社工+义工”的帮扶模式下,东区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在禁毒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创新实施“全警帮扶”模式,从东区公安分局局长到每位民警都有责任到人的帮扶对象。

  东区公安分局副局长严炳权称,民警与社工、义工形成的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对东区所有戒毒人员建立个案资料、制定个案服务计划,实行分类层级动态照管。

  严炳权说,目前,根据戒毒人员对脱离毒瘾程度等不同共分为A、B、C三级,每月由社区民警连同社工按操守绩效计算计分,得出A、B、C的解戒人员。A类人员是有工作或者愿意接受就业安置的,这类人主要由社工和志愿者来进行帮扶和辅导,对A级人员,拟每月给予200元的操守奖励;B类人是尚未完全摆脱毒瘾,但愿意接受社工服务,有改变意愿的,这类人由社工、民警和社区干部共同管理,动员其进行脱毒治疗,脱毒后到三水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性安置,对自愿前往三水安置的人员,东区对其每人每月补贴700元;C类是操守较差、改变意愿不强,不配合社工服务的,主要由民警管理,社工辅以戒毒动机强化干预、社区干部辅以劝导,以收戒、帮扶手段,促使其转化,通过采用不同措施、手段对解戒人员分类管理,提高吸毒人员回归社会率,也提高了社区民警和社工的工作成效,目标就是让A级人员越来越多,C级人员越来越少。

  14名戒毒人员

  重返正常生活

  住在东区起湾社区的40岁男子何光(化名)是一名复吸多次的重度毒瘾患者。今年2月,他在民警及东区联众服务中心的社工和义工的帮助下成功与毒“绝缘”,还收获了爱情,现在正在筹备婚礼。他也将成为东区同侪禁毒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

  通过帮扶,像何光一样已经融入正常生活的共有16人,从入所戒毒、到出所生活,东区民警、社工、义工都提前评估、提前干预、无缝对接,确保解戒人员不脱管、不漏管、不失控。目前,16名戒毒人员分别在东区、南朗、火炬、大涌等16家企业分别上班,帮扶人员定期对他们及其家庭进行跟踪服务。

  据介绍,为了让他们出所便能步入工作岗位,联众服务中心配备了1名专职的“就业岗位专员”,专门去说服企事业单位接收戒毒康复人员就业。截至目前, 已成功开发出30多个企业120多个工作岗位可以接收戒毒康复人员就业,为戒毒康复人员的就业分散安置打下良好的基础。社工与帮扶对象接触达43人次。


平凡的人,向往简单的生活

嗨、快来消灭零回复。

留下你的评论

评论一下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