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账号? 去注册 >
忘记密码
已有账号 去登录 >
人物小档案:陈悦,44岁,具有舞蹈绘画特长,现任江苏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润蕾”文艺宣传队分管民警。
“陈警官,我现在上海当瑜伽教练,下个月就可以回所参加‘戒毒沙龙’……”“陈警官,我现在浙江做餐饮经理,我想回所分享戒毒经验……”“陈警官……”
翻看着手机里一个个“解戒人员”发来的微信消息,陈悦警官满是欣慰和欢喜。“这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戒毒警察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向笔者展示着跟踪帮教成果,陈悦眼中不无自豪。近年来,从“润蕾”文艺宣传队解戒回归社会的戒毒人员近200人,其中江苏籍136人,与陈悦保持跟踪帮教联系的98人,操守保持率达72%,其中保持操守时间最长的已有13年。
这样的数字着实让人吃惊,全球吸毒人员操守保持率仅为5%,而究竟是怎样的魔力,让眼前这位看似温柔的女警官取得了这样骄人的戒毒成绩?
“艺术戒治本身,就是提升意志、抗复吸训练的过程。”——陈悦
艺术戒治=唱歌跳舞?
陈悦警官用10年的时间证明,“艺术戒治”从科学角度出发,挖掘女性戒毒人员爱美天性,不仅让她们在艺术训练中磨练意志、树立自信,更让她们正视过去、重塑新生。为建立一套行之有效、便于推广的艺术戒治模式,陈悦翻阅大量戒毒治疗、康复训练、艺术培训等方面书刊视频资料,创造性地将艺术戒治课程安排成“5+2+2”,即每周进行5次音乐、形体与舞蹈排练,2次体能意志训练、2次抗复吸知识与训练,总结摸索出“创作、排练、表演”三阶段渐进式戒治方法,让戒毒人员在日常排练、意志训练、舞台表演的过程中,反思过去、磨练意志,坚定戒毒信念。经测试及比照评估,接受过艺术戒治的戒毒人员焦虑指数由15下降到9.69,解戒一年内操守保持率达到98%,效果明显。
起初,参加文艺宣传队队员多数从未接触过表演,陈悦一遍一遍示范,手把手教,对她们进行艺术训练。吸毒人员大多行为习惯较差,意志薄弱、易放弃,陈悦就给文艺组戒毒人员定下两个月的“考验期”,无论多苦、多难,一定要坚持两个月,两个月以后可以选择去留。
两个月军事化的魔鬼训练,让戒毒人员们经受住了体能考验,更得到心理的重生。几乎所有人都能咬牙坚持两个月,都能达到基本功要求、都能尝试到战胜自己的快乐。而陈悦自己,因长期大幅度训练导致左肩关节积液,发作时连穿衣服都不能独立完成,常靠止痛药来缓解疼痛……
22岁的小佳已有4年吸毒史,事业单位工作的父母曾对小佳寄予厚望,培养她练习钢琴考过八级。然而,青春期的小佳因一次交友不慎,从此深陷“毒海”无法自拔。2015年8月,被送进江苏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强制戒毒。
从“掌上明珠”堕落成吸毒人员,让小佳一度绝望、失落、茫然,甚至想到了自杀。陈悦了解到小佳的情况后,主动找到小佳:“我看过你的档案。你曾经考过钢琴八级,想不想加入我们宣传队,继续发挥你的专长?”
看着陈警官充满信任的眼神,小佳打消了顾虑,加入了由戒毒人员组成的润蕾文艺宣传队。然而,冰毒的危害已使小佳手指僵硬、记忆退化,导致其不能连贯弹奏。陈悦不厌其烦地反复纠正,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枯燥的练习、高强度的训练,让小佳无数次想过放弃,可在陈悦的不懈坚持和辛苦调教下,6个月后,小佳终于能完整演奏钢琴曲《致爱丽丝》、并能熟练表演6个传统民族舞蹈。
2016年3月,在江苏省妇联、省戒毒管理局联合举办的“爱心润花蕾 绽放当自强”“庆三八”主题帮教活动中,小佳和文艺宣传队其他人员合作表演的配乐情景舞蹈《播撒希望》精彩绝伦,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演出结束,小佳抱着陈悦失声大哭:“谢谢陈警官,谢谢您让我找到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分管文艺组10年来,陈悦编排歌舞、小品、朗诵、微电影等文艺作品百余个,组织文艺宣传队参加系统内外文艺演出、文体比赛100余场次,多次获得全系统文艺节目展演竞赛一等奖。
“她是台前艺术的传播者,也是幕后戒毒人员的人生导师。”——江苏省女子戒毒所党委副书记、政委刘卫真
“忍耐可能会让你觉得痛苦,需要你用意志压抑本性,但经历过忍耐才会有蜕变……”“青春非常短暂,失去自由却不荒废青春,用好这两年,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升华自己……”“说话做事、与人相处要留一分余地,有一分退让就有一分收获……”
戒毒人员进入文艺组的第一天,陈悦都会发给她们一个“日记本”,用来记录戒治生活、心灵感悟。每周,陈悦都给她们开小组会,点评一周戒治生活,分享人生感悟。在文艺组戒毒人员的日记本上,清晰地记录着陈警官说过的每一句话,她们亲切地称它为“陈警官的箴言语录”。很多人解戒回归后,仍然珍藏着“日记本”,在遇到困难、心情低落时,拿出来看看,就如同陈警官在身边,从中汲取上进的力量。
戒毒人员阿玉刚满20岁,因为父亲去世、母亲离家出走,阿玉13岁时便和哥哥相依为命、独自生活。缺少了家庭教育和“人生”这堂课,阿玉和哥哥一起混迹社会、最终沾染上毒品。
来到文艺组后,陈悦对阿玉付出了更多的关心,经常找阿玉个别谈话,教给她人生的道理,有时一谈就是2、3个小时。陈悦为阿玉争取了特困补助和较高的劳动报酬,四方打听,帮阿玉联系上了正在南通服刑的哥哥。
在戒毒人员小组会上,陈悦引导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重要的不是纠结过去,而是把握现在和将来……”在陈警官的鼓励帮助下,阿玉逐渐变得开朗,并显示出多方面才干,最终成长为文艺组的骨干分子,在戒毒人员中起到带头作用。
回归社会前,阿玉无数次找陈悦谈心,“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人生道理”“父母只是生了我,陈警官却教给我人生道理,陈警官既是我的人生导师,更是我的再生父母……”
像阿玉这样对陈悦“崇拜至极”的戒毒人员有很多,她们愿意听陈警官“说道理”,是因为陈警官了解她们,能够“看穿她们的内心,恰到好处地对她们进行开导教育”,甚至有解戒人员的家属特意来所恳求,“能不能在所外附近租个房子,让已经解戒的女儿每天到戒毒所‘上班’,就跟着陈警官一辈子?”……
“陈悦警官之所以能够被戒毒人员及其家属称之为‘人生导师’,是因为她热爱这份工作,她对戒毒事业倾注了心血、对戒毒人员倾注了关爱,她把自身满满的正能量用于对戒毒人员的人生指引,深得人员的信赖。”省女子戒毒所党委副书记、政委刘卫真这样评价说。
“与其说她是一个警官,不如说她更像一个知心姐姐。” ——陈悦的同事语
平常,陈悦随身携带着一本跟踪帮教记录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从文艺宣传队走出去的每一位戒毒人员的工作、学习、婚恋、生子、事业等情况:阿玉当上了瑜伽教练、小佳成了连锁餐饮企业经理;丹丹、小丽、阿芳自己开了店;洋洋、欣欣、小敏建立了家庭,都有了孩子……
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陈悦对解戒人员的真情关怀和真挚情感,也显示出解戒人员对陈悦警官的无比信赖。从宣传队解戒回归的人员,经常会回所看望陈警官、“陈老师”;她们回归社会遇到困难、意志薄弱时,都会主动打电话、发微信向“陈老师”倾诉、寻求帮助;有的解戒人员遇到过不去的坎,干脆直接赶到女所,与“陈老师”面见详谈,寻找内心的支撑……
“其实,每一名戒毒人员都想戒毒,只是她们自己没有那个(戒毒)能力,需要在关键的时候,有人拉她一把。”陈悦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在她们最需要的时候,作为她们曾经的分管民警,我有责任和义务拉她们一把。”
在省女所,每名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前,都会按照所里的要求与意向中的民警签订帮教协议,出所后,民警持续跟踪帮教。陈悦不知签了多少份这样的“协议”,也有联系联系着,就忽然消失的,但从文艺组解戒出去的100多人中,至今仍有98人通过微信、电话与陈悦保持着不间断的跟踪帮教联系。
“98人,平均每天与1人联系,一个周期就是98天;上班不允许带手机,跟踪帮教联系全靠下班后的业余时间,难怪丈夫有意见。”听笔者这样说,陈悦不好意思的笑了:“不像你说的那么难,现在都有微信,我的微信朋友圈一般都是关注她们的动态,发现谁谁谁状态不对了,我会打电话询问;有的人也会主动联系我。不过,我必须确保每名帮教人员每季度都要联系一回,掌握她们的近况。”
解戒人员马丽(化名)2014年8月回归社会,三年多来一直与陈悦保持着密切的跟踪帮教联系,工作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都会找陈警官交流,第一份工作、第一次恋爱、第一次升职、第一次得奖、包括第一次失恋……马丽“失恋”那回,陈悦感觉到处在“危机”中的马丽亟需有人支持引导,遂把马丽喊回自己身边,同吃同住开导了三天。三天后的马丽,又精神饱满地回到工作岗位……三年多来,在陈悦的鼓励支持下,马丽工作吃苦耐劳、微笑服务,并利用自己的文艺特长,成功地组织和主持了公司年会、营销策划,已经连续3年获得年度最佳员工奖,目前,是某市57℃湘餐饮有限公司人事经理。
如今,马丽已带着自己的戒毒故事2次回所参加“戒毒沙龙”为其他在所戒毒人员现身说法,而马丽永远不会忘记,自己今天拥有的一切,是女所“艺术戒治”打下的坚实基础,更是陈警官数年如一日倾情帮教换来的。
“她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给了戒毒人员,可我依然爱她。”——陈悦之子 陈圣伦
从2007年正式担任“润蕾”文艺宣传队分管民警至今,整整10年,陈悦几乎把全部时间、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艺术戒治”取得明显成效。而对于家庭,陈悦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顾及。说起家人,她总是满怀愧疚。
陈悦的父亲一直身体不好,由于平时忙于值带班、文艺节目编排,陈悦常常无暇去探望父母。一次,为给戒毒人员排练节目,陈悦从早到晚连轴转,直到晚上才出大院,拿起手机一看,母亲竟然给她打了20多个未接电话(民警上班手机不带进大院),原来父亲突发脑中风,昏迷不醒,母亲唯一指望的女儿却联系不上……每次想到这些,想到母亲的慌乱和无助,陈悦都会感到心痛,自己欠家人的实在太多太多……
陈悦的丈夫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要出差,儿子陈圣伦从小就很独立,上小学时,儿子曾经写过一篇作文《我的父亲母亲》:“每次下大雨,别的家长都纷纷来学校送雨伞,可我的父母却从来没给我送过。”上高中时,一次下晚自习课,半路上电动车坏了,儿子推着车步行2公里,直到深夜12点才回到家。在单位值班的陈悦往家里打了无数个电话,接通电话后,儿子轻描淡写地讲述了事情经过,还安慰陈悦说,“没事的,我自己能照顾自己,不用担心。”
每每说起这些,陈悦既是愧疚和心疼,也是骄傲和自豪,因为孩子长大了,在儿子的日记中,这样写道:“虽然妈妈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给了戒毒人员,但我还是很爱她,因为我知道她在忙工作,也知道她很爱我。”
来自:法制网(通讯员 戴玉林)
30513216
261522972
0570-7777626
https://weibo.com/u/2403987017
maqingx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