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戒毒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着全省强制隔离戒毒场所艾滋病、结核病、肝炎、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监测筛查和集中隔离治疗工作。中心负责人王元福,是一名从警28年的老警察,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多年来,王元福致力于戒毒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积极探索适合艾滋病戒毒人员的戒治之路,用“爱心、热心、恒心”引导和帮助艾滋病戒毒人员接受抗病毒治疗,树立“艾滋病感染到我为止”的社会责任感,重拾生活的信心。他用辛勤付出与智慧奉献,让温暖驻进每一名艾滋病戒毒人员的心间。
爱心——为艾滋病防治做力所能及的事
2015年2月,山东省戒毒监测治疗所启动运行,新所的成立承载了新的职能与使命,身为疾病预防科科长的王元福主动请缨负责系统内戒毒疾控中心的工作。在长期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过程中,王元福见过太多因艾滋病而痛不欲生的病人以及支离破碎的家庭,那一个个令人唏嘘的故事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他深知只有进行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艾滋病发病率,有效延长艾滋病戒毒人员的生命,提高其生活和生命质量。他开始积极寻求有效途径,对所内艾滋病戒毒人员开展抗病毒治疗。
万事开头难,最初的工作进展并不顺利。由于所内戒毒人员多数是少数民族,沟通存在一定难度,且他们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缺乏科学的认知,在进行依从性教育时戒毒人员表现出较大的抵触情绪,不相信,不接受,不配合。面对难题,王元福没有退缩,他一次次来到队里,一边积极进行正面引导,为戒毒人员讲授艾滋病基本常识和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列举国内外抗病毒治疗成功的案例,一边进行细致观察和个别交流,努力寻找突破口。
不久,一名办离了所外就医的戒毒人员传回了令人欣喜的消息。这名汉族戒毒人员因CD4细胞过低而办理了所外就医,离所后,他在王元福的建议下到济南市传染病医院接受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治疗仅三个月后,他的CD4细胞便有了明显升高,免疫力也有了很大提升。在与大队领导商量并经所领导同意后,王元福将这名戒毒人员请回所里做现身说法。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当戒毒人员看到昔日熟悉的伙伴身体发生的变化时,心中的顾虑也在一点点地消融。在反复观察和考虑后,王元福精心挑选了4名学历高、接受能力强的汉族戒毒人员开始进一步的工作,经过长达3个月的依从性教育,最终其中的3名人员同意接受抗病毒治疗。
在随后的工作中,王元福每周都要到队里和戒毒人员谈心,每个月对他们进行一次体检,密切关注他们在治疗过程中的身体状况和心理变化。无微不至的关怀一点点地温暖了那一颗颗早已经冰冷绝望的心,戒毒人员们开始逐步关注治疗过程、交流治疗效果……3个月后,第一次检测结果出来了,3名戒毒人员的CD4数值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当看到报告单的一刹那,3名戒毒人员都不由自主地欢呼起来……
热心——给予戒毒人员更多关爱与帮助
怀着对戒毒事业和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热爱,多年来,王元福坚持定期到戒毒场所为戒毒人员授课,和艾滋病戒毒人员面对面交流谈心,为他们答疑解惑。他关注每一名新入所戒毒人员的身体状况,了解每一名接受服药人员的抗病毒治疗情况,为每一名需要帮助的出所戒毒人员办理转介手续、提供医疗救助。
小H,2015年11月18日晚因吸毒被青岛市公安机关依法决定强制隔离戒毒,入所前正接受抗病毒治疗,但送戒时并没有携带药物。在接到值班警察的报告后,王元福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抗病毒药物如果不能每天坚持按时服用会产生耐药性,如果停服时间过长不但会影响治疗效果,严重的还可能会危及生命。“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必须马上联系解决!”王元福挂断电话,立即着手联系青岛、淄博等地市疾控中心和省疾控中心,几十个电话,几经周折,终于在第二天中午确认了小H服药的情况,下午就协调到了药物并紧急送往管戒区让其及时服下。王元福的真诚付出深深打动了小H和他的家人,小H入所后安心戒毒,表现积极,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协助所里组建了戒毒人员“烛光乐队”,为所内戒毒宣传作出贡献,因表现出色多次被奖励。
小F,所内第一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戒毒人员,已经离所近两年,出所时按有关规定把管控关系转回户籍所在地,后因需要到另一城市工作生活,在抗病毒治疗方面遇到了不便和难题却又不知如何解决。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他怀着忐忑的心情拨通了王元福的电话,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王元福热情爽快地答应下来,并详细了解他目前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情况,鼓励他坚持服药,坚定拒毒信念,经过多方协调和不懈努力,最终帮他办理了转介手续,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目前小F的CD4细胞已经由治疗之初的不到200上升到了660多,病毒载量也已检测不到,各项指标正常。再也不用两地奔波的他,在“烛光家园”微信群里分享了他的喜悦,言语中充满了对戒毒所和王元福的感激之情,他说:
“没想到离所两年了,王主任依然这样尽最大努力地帮助我,戒毒所的警察和大夫就是我的亲人,是戒毒所给了我生活下去的信心,是抗病毒治疗给了我新生。”
小Z,小L,小Q……几乎每一名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戒毒人员在离所后都得到过王元福持续无私的帮助,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凡是戒毒人员打来的电话他都会耐心接听,为他们答疑解惑,疏导心情,排解苦闷,提供帮助,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关爱与呵护。
恒心——坚定做艾滋病防治工作志愿者
艾滋病防治工作重在预防,多年的工作实践使王元福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也使他更深刻地认识到大力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采取行为干预是从源头上遏制艾滋病传播的根本途径。他不断拓展工作思路,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开展禁毒防艾宣传工作。
为扩大对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和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随访管理、关怀救助工作的覆盖面,2015年,他以山东省戒毒监测治疗所为培育基地,组织相关非公职人员组建了司法行政系统第一个艾滋病防治工作社会组织---“爱与艾同在”志愿者小组,向国家艾滋病防治基金会申请吸毒人群干预项目基金6万多元,对戒毒场所新收戒毒人群实行干预、开展艾滋病防治活动,减少吸毒人群的高危行为,降低艾滋病新发感染率。2015年11月到2016年11月间,他带领志愿者小组的成员,深入山东省鲁中强制隔离戒毒所、山东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山东省戒毒监测治疗所,先后为1300多名戒毒人员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心理咨询干预、抽血检测,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开展性病艾滋病问卷调查,形成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为戒毒场所内性病艾滋病的防控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艾滋病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作为一名艾滋病防治工作者,王元福深感肩上的责任,同时也体会到被认可的获得感。两年多的时间,从戒毒人员最初的“要我治疗”,到现在的“我要治疗”,戒毒所内“谈艾色变”的少了,珍爱生命的多了;丧失信心的少了,接受治疗的多了;自暴自弃的少了,做志愿者的多了。戒毒人员理念的转变凝聚着管戒警察和戒毒医务工作者的倾心付出,是生命教育的结果,也是抗病毒治疗结出的硕果。目前在所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戒毒人员已累计27人,其中包括满族、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人员,已转介离所接受社会管理的戒毒人员14人,经掌握无一复吸,其中操守率最高的长达两年。
“多年来,我们对艾滋病的了解越来越深,也越来越能够更为客观和理性地看待艾滋病。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使更多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树立信心、提高生命质量,也希望社会能够更加包容和平等地对待他们。在防艾道路上,我将义无反顾、继续前行!”王元福说。
作者:山东省戒毒监测治疗所 王华
嗨、快来消灭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