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账号? 去注册 >
忘记密码
已有账号 去登录 >
自治区司法厅党委委员、自治区戒毒局局长段怀忠,自治区司法厅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位西北等领导与薛伟(前右三)事迹报告团全体成员合影
新警马赛
新警马赛: 用“英雄梦”凝聚青春正能量
我从小就有一个英雄梦。或许是受父亲的影响,我对警察职业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儿时的我时常偷穿上父亲宽大的警服,想象着心中威武、神圣、伟岸的英雄形象。20岁时,怀揣着我的英雄梦,在大学未毕业时我便参军入伍。部队的艰苦岁月磨练了我的意志,给了我一段美好的回忆。也许是机缘巧合,两年后通过公务员考试,如愿以偿考进了宁夏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成为了一名戒毒人民警察,我那不灭的英雄梦再次燃起。
可理想与现实总是相去甚远。作为一名刚工作半年的戒毒警察,工作的繁琐、枯燥与乏味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每天带领戒毒人员出工、就餐、看病、点名……日复一日地面对一群让毒品侵蚀、良知泯灭的毒品受害者,干着紧张繁琐的工作,过着枯燥乏味的生活,每每想到这些,顿感心灰意冷、前途无望。一辈子与这些人打交道,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部耗在与我梦想差之万里的工作中,值不值得?我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
于丹说:“如果你没有遇到一个你真正热爱的职业;你没有在这个职业中获得过被激发的乐趣;你的生命就没有燃烧过。”在我茫然无助、纠结困惑时,一个尚不魁伟但却挺拔的身影进入了我的视野,让我对这项神圣而庄严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戒毒人民警察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样平凡而崇高的事业平台不正是我可以书写生命价值的广阔天空吗?他,就是薛伟,薛大哥。
初识薛伟,是一个寒冬的早晨,一场大雪过后,满眼白茫茫的一片,气温骤降。一进所大门碰见了他,他正带着两个学员清扫着地上厚厚的积雪。门口干净整洁,一条干净宽敞、蜿蜒曲折的大道通向学员宿舍楼。数九寒天,谁不想待在暖和的屋子里,可看看脚下早已清扫干净的小路,我油然感觉到这个冬天不再寒冷。我怀着好奇与他攀谈了起来,这才知道他叫薛伟,是一大队中队长。
我开始留心观察这个貌不惊人,却与众不同的老大哥来,渴望从他的身上获得一些启发。每天他总是微笑着走过你的身边,从容地点点头;他总是默默埋头干完工作,不声不响地离去;他总是第一个掀起门帘,热心地谦让着别人;他总是与人为善,把所有人挂在心上。他做的都是一些琐碎小事,很普通,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就是这样一件件小事让我们对他肃然起敬。
一次,薛队长带着几名戒毒人员修剪院子里的花草。忙碌中,外省籍学员贺某,因除草时使用锄头用力过猛,砍伤了右脚,薛队长立刻放下剪刀跑过去,蹲下身轻轻托起贺某的脚查看伤情,他紧皱着眉头掏出纸巾为其擦拭血迹,然后小心翼翼地搀扶起贺某到所医务室包扎伤口……事后薛队长常常到贺某房间里询问并查看他的伤情,亲自为他换药,并不停地叮嘱贺某按时吃药,以免伤口感染。我对薛大哥的做法无法理解:“为了一帮吸毒人员,何必呢?”但他回答道:“他们也是人,需要关爱,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件事后,我和他走得更近了,跟着他一起工作,学习如何管理、教育戒毒人员。薛大哥告诉我最好的管理方法就是“将心换心,以情感人,以真心改变人,当你看到一个个戒毒人员在这里受到良好的教育矫治,安安全全的走出这里,与家人团聚时,他们的喜悦就是我们最大的安慰……”跟他交谈,仿佛总能感觉到波涛汹涌的内心吹过阵阵清风,一下子变得风平浪静起来。
戒毒所的工作不像我曾经在部队的生活是那样火热,令人激情振奋,从警后的教育矫治工作是平淡而单调的。给薛警官当徒弟的几个月里,发生在学员赵某身上一件事让我设身处地的感受了教育矫治工作的不易。
学员赵某是吴忠市人,在银川吸毒时被抓获,后来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进所5个多月了一直未与家人取得联系,为此赵某常常情绪低落、悲观失望。这件事情可急坏了薛队长,他带我多次利用业余时间到赵某提供的住址寻赵某家人,但每次都一无所获。我劝他:“实在找不到就算了吧,为了一个学员耗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值得么?”薛大哥语重心长地说:“学员也有家,有父母,有儿女,有牵挂,没有哪个父母不心疼子女的,这么久没有他的消息,家里人肯定都急坏了吧!”由于赵某没有记住母亲的手机号码,薛队长便让赵某写了一封信,带着这封信帮赵某去找亲人。原来,赵某的父母离异,赵某一直跟着母亲生活,由于从小顽皮,赵某时常失踪几天,母亲也管不住他。面对突然来访的警察,赵某的母亲惊呆了。在薛队长的帮助下,赵某的母亲到戒毒所见到了儿子,母子俩抱头痛哭,赵某向母亲保证一定要戒掉毒瘾。看到这动情的一幕,我终于理解了这位大哥的良苦用心。用满腔的热血,关心、帮助着每一名学员,不抛弃不放弃,用真情传递人间最美“正能量”。22年的坚守,22年的执着,给予学员更多的是感动、温暖,在学员心中酝酿成一股催人奋发的力量,让更多的学员懂得了感恩和责任,重新走上社会。
有人说:“选择,一旦成为信仰,就有了坚不可摧的力量;选择,一旦成为信仰,就会化为无怨无悔的行动。”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名老戒毒警察对工作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看似简单、琐碎的小事,做起来其实并不容易,“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对就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这需要投入饱满的热情和无私的爱,并持之以恒!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的英雄梦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向薛伟同志学习,学习他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的做人原则,学习他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他就像一个导师,总是能在我困惑的时候指点迷津,他就像一扇镜子,在我犯错误的时候及时提醒,他就像一面旗帜,在黑夜里指引我找到前进的方向。我的警察之路才刚开始,选择了警察就是选择了忠诚,选择了无悔。我愿将个人理想融入戒毒事业的宏伟蓝图之中,无愧于青春年华,无愧于党的戒毒事业。我愿为戒毒事业奉献青春乃到一切,用“英雄梦”凝聚起青春的正能量,让青春因奋斗而闪光,让人生因奉献而精彩。
薛伟妻子陆秀香
妻子感言:选择你,我不后悔
与其说我在这里述说一名戒毒人民警察的辛苦,还不如说,我通过讲述丈夫薛伟的故事,来向更多的人述说戒毒系统更多的和薛伟一样人民警察,普普通通、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作为一名戒毒警察是多么的辛苦,而那份辛苦与辛酸只有身处其位才能真正地体会到。
初识薛伟时,他憨憨的样子,让我觉得他很真诚、踏实、体贴、可亲,让我有一种安全感,那一刻我对自己说,就是他了,他就是让我可以托付终生的人。
结婚后,不善言辞的他用行动和爱意履行着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他努力做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我们是五口之家,上有公婆,下有子女,有时偶有误会,都在他的协调中化为乌有。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的学生打架,我当时很生气,回到家后情绪不好,恰好女儿那天英语成绩出来,考得也不理想,就责备了女儿几句。婆婆不高兴了,认为是我在给她吊脸子。我当时也很生气,心想:“在自己家里,我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了。”薛伟知道后,劝婆婆不要多想,他说:“现在学生不好管,班里出事,她心里也不好受,有情绪你要理解。”他又对我说:“人老了,想得多,有时说话要多考虑老人的心理。”于是我和婆婆在笑声中消除了误会。薛伟把工作之余时间都留给了家人,一家人在一起聊天,那也是他心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
薛伟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是出了名的孝子;前不久婆婆在医院做脑瘤手术,所里忙他走不开,虽然医院有大哥、大嫂在,但他还是内疚了好些天,晚上也睡不踏实,总觉亏欠了父母。
当然,作为一个戒毒人民警察的妻子我也有很多委屈和泪水,而这些往事都见证了一个戒毒警察对于事业执着的爱和责任。
薛伟的工作一直是忙碌的,他每星期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加班,有时候晚上接到电话到医院护理戒毒病号,在医院一待就是好几天。慢慢地我也习惯了,但不免也有抱怨,最委屈的是孩子生病时候。记得有一次,五个月大的女儿生病上吐下泻,我打电话给他,他说今天警力不足不能请假。我气愤地挂断电话,自己独自抱着孩子去医院,在医院吃药、输液,女儿的病情依然没有缓解,我心急如焚,看着一夜之间消瘦的女儿,我的眼泪只能往心里流,再看看医院别的孩子父母双至,忙里忙外的,我的心里更不是滋味。第二天,他风尘仆仆地赶到医院,灰头土脸的,衣服也没换,我扭过头不理他,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也不说话,像做了错事一样,只是默默看着我和孩子。之后,他为我和女儿准备好了一切,又到医生那里问了女儿的病情,知道女儿已在好转的情况下,中午他打声招呼又匆匆走了,当时我很生气,既恨又怨。事情过去很久我才知道,那半天也是他让同事顶班,才赶来医院看看我们娘俩的。
女儿六岁了,该上学了,因为我工作的学校离家较远,中午回不了家,薛伟工作又太忙,公婆在银川照顾大哥的两个孩子,所以只好中午把女儿放在托教中心,下午丈夫下班再接女儿回家。有一次,下午6点多我回到家没看到女儿,给他打电话,我说你把女儿接到哪里了?电话那一头他居然说:“今天太忙了,我忘了接女儿。”我扔下手机急忙赶往学校,心里想:“千万不要有事,如果女儿有个啥事,我也没办法活了。”当我到学校时,一个学生都没有,我快急疯了,突然街对面传来“妈妈”的叫声,我看到女儿红肿的双眼、挂满泪水的小脸,听到女儿对我说:“妈妈,不要担心,我没乱跑,就在这等爸爸……”我抱住女儿,泪水再也忍不住地流了下来。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好几次。
薛伟常常丢衣服,问他时,他只对我笑笑,说弄丢了,我心想:“多大的人了,还丢衣服。”后来,丢的次数多了,我觉得不对劲,又追问了几次,他才说,有个外地学员家里人好长时间没来看他,学员的衣服旧了、破了,所以他把自己的衣服送给学员了,我当时挺生气,想着自己的日子并不宽裕,哪有能力管别人,责备了他几句。但他并没有因为我的唠叨而放弃,我只能接受,既然选择了他,就要接受他所做的一切。
值得欣慰的是薛伟经常接到出所学员的来电,他们说已经安全到家,一定会痛改前非,不辜负薛队长对他们的关心和教育,薛伟会认真地告诫他们要远离原来的所谓“朋友”,要关心孝敬父母,我有时笑他:“说那么多有用吗?”他严肃地说他有责任和义务让这些迷失自我的人回到正常的人生轨道。看到薛伟接电话时那会心的笑容,我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值。
当有人问薛伟:“你每天忙忙碌碌,也没提个一官半职,放着清闲不干,到底图个啥?”他总说:“我就图问心无愧,图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在薛伟的心里,他一直认为既然选择戒毒工作就意味着选择了平凡,选择了奉献,他一直觉得自己从事的是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事业。从警二十余年,他始终坚定:作为一名戒毒警察,只要有真情,就能滋润干涸的心灵,只要有无私的奉献,就能唤醒泯灭的良知,只要心存浩然正气,就能拨开阴霾见晴天,就能唤回迷途的人。这就是我的丈夫薛伟,他把对家庭的爱融入到生活的点滴,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他把对事业的执着融入到了工作中,用他的真诚、无私,关爱着每一个学员,认真对待着每一天的工作。由此,我的自豪油然而生,因为我是一名戒毒警察的妻子!所以,我要大声告诉大家:“薛伟,今生选择了你,我无怨无悔!”
新消息报记者王宇菲
记者视角:看到了正能量 更看到了“真”能量
薛伟事迹一经刊发,一个铁骨铮铮的人;一个柔情似水的人;一个从不向困难低头的人展示给了读者。稿件全文是写一个话语不多、却见心见肝;走路有劲,却落地无声;22年干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戒毒警察。
从去年11月,记者就多次听说薛伟的故事,也见过数次面。在长达4个月之久的采访中,他给记者最深刻的印象是,此人不善言辞,采访发问到关键处,他却把双手拧在一起,嘴巴一合,讲不出东西来,生生把人急死。如此讲不出故事、事迹太平凡的采访对象,让记者几度想要放弃采写。随着后来的几次接触,才慢慢感受到了他的内在美,他的宽厚仁爱,才使得干警眼中的“老蔫”是那么可爱,戒毒学员眼中的“薛妈”是那么亲切。
无数个不眠之夜,脑海里只要有空,这个“老蔫”的形象就出现在我的脑海。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写这位戒毒警察呢?无数设计,无数画面,无数优美华丽的辞藻无数次在脑海中闪烁,最终选择了用平实的语言来写薛伟。
几个月来,记者观察收集了不少与薛伟有关的数字、细节和情节。了解了他润物无声、平凡铸就崇高的人生历程,便再也放不下这个“老蔫警官”了。
这个眉清目秀,个子不高的男子,在合体警服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精神。一双清澈的大眼睛时时闪烁着一种善良和正直。他说,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将毕生的精力投入他所热爱的事业,薛伟从小就很敬慕警察职业,梦想着自己能当上一名警察。戒毒警察这个岗位,也算圆了他的梦,而其更神圣的是这一职业担负着让许多毒品受害者脱离毒魔的使命,也因此成为薛伟终身热爱的事业。他认为:“一名司法行政戒毒人民警察最大的快乐就是戒毒人员能够戒断毒瘾,回归社会后不再危害社会。”
在全区司法行政戒毒人民警察中,薛伟不过是普通一兵,正是他22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毫无怨言地做一件事,践行着平凡到极致的神奇,诠释着坚守、爱心、赤诚六个大字。现在时兴说“积累正能量”,其实最大的正能量在每个人的岗位上。在薛伟身上,我们不但看到了正能量,更看到了真能量。
这些故事很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也正是这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铸就了薛伟——一名共产党员的情操。
采写中,记者几次提笔,却无从下笔,对于这样窝在心里的感动,却又写不出来的事情,记者也是郁闷至极。这种郁闷就像一股火苗,有股冲动就是烧不起来。当大年初五,2月4日那天,一场茫茫大雪落下时,似乎带来一点灵感,戒毒所不就是做心灵净化的工作吗?“这雪下得太好了,不知道这个‘老蔫’在干什么?”记者心想着,拨通了薛伟的电话:“薛伟,新年好,你在哪里?”电话那头传来薛伟不紧不慢的声音:“我在所里,同事家中有事情,回不来,我来帮他值班。”
“呵呵,好家伙,一个春节7天假,薛伟上了4天班。”记者再一次被感动……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戒毒警察?带着这个问题,一口气,完成了薛伟的长篇通讯。
而今,社会需要这样的政法干警、时代需要这样的共产党员。长期以来,政法单位高度重视自身文化建设,形成了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政法文化,提出了各具特点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念。司法行政系统的法治文化,更是异彩纷呈。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概括起来是,“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这八个字,是党和人民对政法队伍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政法干警必须自觉坚持的共同价值取向。
薛伟事迹刊发后,引发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报道刊发当天,在司法行政博客上,就有400余人点击评论薛伟事迹。
网友这样评论:
薛警官就像这些文字一样质朴。至善源于大爱。
22年坚守,本色依旧。
我们需要这样的警察,我们向这样的警察看齐。
有一种真诚叫关爱,22年来你做到了!
……
一句句真诚的话语,一段段热情洋溢的评论,记者感动不已,不是记者稿子写得好,而是薛伟工作做得太好、他的事迹太感人。
采访结束了,豁然入目的是宁夏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楼顶上那一行大字:“忠诚奉献、务实苦干、敢于担当、勇创一流。”薛伟正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精神,继续着他平凡到极致的神奇——“老蔫”不蔫。
30513216
261522972
0570-7777626
https://weibo.com/u/2403987017
maqingx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