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治网

青春在戒毒一线“绽放”


  陕西省政法委书记安东在检查工作,左一为王莉。

高墙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个基层政法干警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核心价值观。她不是老师,却胜似老师。和“学员”在一起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家人。每周工作60小时已成家常便饭。从干警队伍建设到管教、生活卫生、生产,她安排得井井有条,大队连续14年无安全事故。担任陕西省女强制隔离戒毒所大队长的女警王莉,就这样在平凡、琐碎的工作中,默默地履行着自己当一名人民警察的诺言。

外表阳光、笑容灿烂,这是王莉留给人的第一印象。但在戒毒一线,她绝对可称得上是一名老兵。自1995年12月参加工作进入司法系统后,王莉一直扎根于基层,一干就是19年,2009年起她所在的三大队成为全所第一个收容强制戒毒人员的大队。由于工作出色,她个人先后被授予部级“工作标兵”、省级“个别教育能手”“优秀党务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称号,并荣获个人三等功一次。

工作总是冲在最前

在陕西省女强制隔离戒毒所,干警们说,排在第一位的工作永远是安全,尤其是每次的值班环节不允许他们有丝毫懈怠。

每当值班,除了白天忙碌于日常工作事务,到了夜里,学员们已经进入深深的梦乡,值班的两名干警会每隔一小时轮流进行巡查不能休息。而第二天,虽然原则上可以休息,但作为大队领导的王莉不仅要连轴转,而且要在工作中继续保持良好状态。

如今,成为女警的职业自豪感,王莉心中仍存。“当人民警察是我从小的梦想,父亲是公安民警,对我影响很大。”于是在报志愿时,王莉毫不犹豫地填写了陕西省人民警察学校。

毕业后她分配到司法机关最基层工作,进入管教区,看到高高的围墙,黑色的大铁门,王莉的心中既有落差,也有恐惧。但王莉很快克服眼前的困难,从最早的分队长、管理干事、教育干事、生产干事,到后来的副大队长、教导员、大队长。她从最基础的工作干起,直到今天担任三大队大队长。

“每天都特别忙碌,做的也都是一些琐碎的工作。手机24小时开机,有时夜里电话响了,马上赶到单位。”王莉说半夜来电话的情况多是队里的“学员”突发疾病需要外诊,或者是因为“学员”违反所规所纪需要紧急处理。此时,她二话不说就会迅速赶到现场。

目前司法行政机关的戒毒所常常会鼓励民警“一专多能”,参加教师证、心理咨询师证等等的培训。提及此,王莉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艳羡和遗憾:“我们所也特别注重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但在基层,这样的机会不是很多,虽然我非常想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但我的工作不允许我抽出大块时间去做别的事情。”

大队长沉甸甸的责任在身,王莉总是把自己的工作排得满满的,处理一件件接踵而来的事情,而且每件事情无论大小她从不马虎。正如同事燕妮所言:“王队长一到工作状态,就跟打了‘鸡血’一样。”

“只有‘学员’没有我”

王莉早已把大队当成自己的家。

多年来,无论中秋还是春节,每个重大节日她总是留守在大队值班,和“学员”在一起。丈夫和女儿虽有怨言但早已习以为常,女儿小的时候就曾说过:“我生病你不管,你的心里只有‘学员’没有我。”这让王莉对家人颇感愧疚。

王莉的妈妈也经常叮嘱她说:“她们犯的是国家的法,没犯你的法,你管她们,但不要欺负她们。每家都有每家的苦,你要多体谅她们,她们才会从心里服气你。”

有了家人在后方的理解和支持,王莉更是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中。

2003年初夏,非典在全国蔓延,戒毒所也属高密度人群聚集区,所有干警分两批先隔离观察,无症状后进入管教区和学员一起封闭。当时女儿只有1岁8个月,在此之前,除了值班,从来没有和女儿分开过,这一次要分开一个月之久,“那时候一想到女儿的小模样,不自觉眼泪就出来了。”王莉说。

尽管舍不下幼小的女儿,王莉最终还是将自己和学员封闭在一起。在封闭期间,每天只能晚上和女儿通一次电话,女儿在电话里撕心裂肺地喊“妈妈”,王莉只能捂着话筒轻声地安慰。因孩子太小,组织上特批一次“会见”,要求是只能隔着大门看一下孩子,但不能近距离接触。当“大门打开,老公抱着女儿远远地看着距离3米之外的我,孩子哇哇大哭伸着双臂想让我抱时,我实在忍不住哭了,迅速结束了此次‘会见’。”

“因为我的工作性质,注定我给孩子的时间太少了。女性强制戒毒人员是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在她们身上,的确需要用心揣摩工作方法。”王莉说。

可以说,在戒毒所封闭的环境里,除了同事,王莉接触最多的就是清一色的女性强戒人员。

对于王莉来说,最开心的莫过于看到学员们表现好,积极配合戒毒,在强戒期间身体和心理能够康复。然而有时,王莉会觉得特别痛心。由于吸毒产生的毒瘾不容易彻底戒除,这些出所的“学员”常有复吸的现象发生。每次,王莉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孔又回到所里,“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尤其强烈,头脑中总是会想起她们离所前再不会吸毒的“表白”。

在戒毒所,大多数“学员”都表现良好,但也常有不服管理的“学员”出现。

“学员”白灵(化名)因自幼失去母亲,受父亲溺爱,我行我素。父亲看不惯对其严厉管教,却更加激发其逆反心理,后离家出走,在社会上染上了吸毒恶习,虽也想摆脱毒品,但始终没有信心。

王莉记忆最深的是一次白灵因打架被处分后叫嚣:“反正我马上就到期了,想让我表现,没门!大不了继续延长期限。”

王莉了解到她的实际情况后,耐心鼓励她,安排她每天静下心思写心得进行批阅,从起初的寥寥数语到后来的坦露心怀,每一次王莉的批语比白灵的心得还要多,渐渐地,白灵浮躁的心逐渐平静了下来。

白灵期满前夕,恰逢过生日。王莉特意安排了一个“生日晚会”,干警和学员们一起唱歌送上生日祝福。白灵感动得失声痛哭,原来她已经七八年没有过过生日,怎么也没想到大队长王莉还记得这个特殊的日子。白灵向王莉表示,出去后一定学好,找份工作,重新做人。

工作中勤于思考

生活中的王莉乐观、随和,微笑时常写在脸上。

工作中的她不仅严谨、务实,而且勤于思考。

自2009年起,王莉所在的三大队成为全所第一个收容强戒人员的大队。面对新形势、新特点,王莉努力学习《禁毒法》,阅读《强戒人员教育手册》等相关书籍,深入研究强戒制度,钻研新的教育管理方法。

考虑到这里的“学员”都是女性,比较感性化,除了好奇,因情感和家庭出现问题进而吸毒的比例很大,于是,王莉会主动和她们去沟通交流,了解她们所需,尽可能地做好学员的思想工作,拉近和她们的心理距离。

值得一提的是,在工作中王莉提倡对强戒人员的赏识教育,鼓励她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发掘强戒人员的信心;同时加强心理矫治,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女强戒人员的特征,充分发挥个别教育的效果。

“身体上的瘾好戒,心理上的瘾难戒除。目前来说强戒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对此,王莉忧心忡忡的同时,也怀揣朴素愿望:她希望社会能创造一个干净的无毒环境,严厉打击贩毒,尽力挽救关爱吸毒者,并告诫青少年谨慎交友,不要因一时好奇或冲动染毒,更要自觉抵制毒品。

王莉说,无论做什么,自幼的熏陶让她对身上的这身警服充满了感情,她无法放下。而选择了人民警察这一行,她会一直坚持下去,并坚信再平凡的岗位,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让平凡的工作变得不平凡。


平凡的人,向往简单的生活

嗨、快来消灭零回复。

留下你的评论

评论一下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